中国、日本大学生应激行为的比较 |
|
邓筠 2015-09-24 12:02:41 刘珺仪整理 |
|
案例正文:
对自己的未来、学习问题、同学关系、教师与听课等,中国大学生比日本大学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更多,其差异是显著的。而在自身心理问题和异性问题上,日本大学生则比中国大学生更显著地表现出焦躁不安。在与父母、家庭关系方面,中日双方均表现出最低的应激水平,且国别、性别均无显著差异。在性别差异分析中,主要是日本女性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与前途、自身的心理问题较多地感觉到心理压力,其显著性水平亦较大。在个别心理压力源类别上,交叉相互作用的效果得到确认,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比较应在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交叉的基础上进行。从总体上看,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日本大学生要高,表现的范围要广,这和中国目前处于激烈变革时期,社会大气候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社会性支持系统在当今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较大的意义,但从总体上来看,中日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行为中,“援助”方式的比例仍相当少,说明大学生在动员、调动自身的支持系统方面仍有较大潜力。为提高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危机,学校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注意社会性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方面的咨询、疏导工作。 案例来源:郑晓齐,和田实,郭小兰. 关于中国、日本大学生应激行为的比较研究[J]. 应用心理学,1995,02:17-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