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日母亲母性意识差异

邓筠  2015-09-24 11:59:54  刘珺仪整理
案例正文:

 根据对两国母亲的调查结果,发现两者的母性意识存在极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有关亲子间的联系上,中国母亲持积极想法的人数比例较高.如认为“只要有子女在便感到幸福”、“子女是自己人生的希望”、“对我来说孩子是最主要的”、“子女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涉及自身的体验、评价、态度等方面的调查项目上,中国母亲持积极想法的人数比例一般比日本母亲要低些.如多数人认为“对培养子女没有信心”,“自己的时间、精力都被孩子占去.视野变狭小了”,“有了孩子使自己想做的,不能做,感到着急”、“照料子女会使自己情绪出现波动”。由此,来,中国母亲更喜欢有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母—子一体化意识但同时又有视野变小、情绪波动等不良的体睑。从中反映出中国母亲的一种矛盾心理:既想要孩子又觉得孩子对自己的发展有不利影响。日本母亲的母一子一体化意识不如中国母亲高,她们较多地倾向于把自身与子女,成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在有关自身的体验、评价、态度等母性意识维度上,日本母亲较为注重。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今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众多的中国母亲往往把自己的希望与幸福寄托在唯一的子女身上.感到不能和子女分开.但由于母亲普遍缺少生育经验.因而存在大量的育儿优虑,表现出对养育子女信心不足等、更为主要的是.现代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又要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她们还要承担自己的工作并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对于既要成为“贤妻良母”.又要应付各种挑战,甚至在事业上力图有所作为的中国母亲来说.确实会反映出一定程度的苦恼、从日本的调查所获数据来分析,独生子女比例很低。因此在母一-子一体化方面感受就不如中国母亲明显。从职业情况,,日本母亲约三分之二不从事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母亲还要工作但我们认为.由于日本社会已较为发达.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女性婚后一般都由丈夫抚养,因此即使日本母亲还要工作,其工作的性质、时间及心理压力等都不能与中国母亲相比,甚至有些母亲去工作并不是为了赚钱,而仅仅是出于充实自身,丰富生活的目的。因此,比之

于中国母亲.日本母亲较安于婚后的小家庭生活,也能有较多的时间千一些自己想干的事.较少有视野变狭小的感觉.情绪也较为稳定另外.母亲文化教育水平上的差异或许也是造成其母性惫识整异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文化水平较高、心理素质较好的母亲易于形成积极、乐观、稳定的母性意识从中、日两国母亲的文化水平上比较,中国母亲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只占4.9%.而日本母亲则占28%,这两者悬殊的差异或许也能反映出母性意识差异的原因。

 案例来源:

桑标中日母亲母性意识的差异[J]. 父母必读,199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