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之中英对比 |
|
彭涛 2014-11-28 18:50:57 原创 |
|
案例正文:
接英国客人飞机延误了5个小时,客人反应没有我想象中的恼怒生气,而是很平和的接受。洛阳好几个景点,特别要求去看博物馆,说是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龙门石窟我讲了很多次,但是第一次用英语讲,他们认真的听讲解,不是询问问题,在著名的卢舍那大佛那,我看到了他们眼睛中的赞叹,在我的提一下他们拍了第一张照片。在少林寺,客人积极表现,在拜师学艺时获得了第一名。四天下来,他们什么特产都没有买,也没有拍很多照片,但是很开心的离开了。 中国旅游团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他们购买力极强,爱热闹,特别爱拍照,喜欢吃泡面。很多奢侈品店开始限制中国人的购买数量,很多酒店不愿意接待中国客人。在旅途中,经常不停讲解,不停安排就跑的无影无踪,很多时候导游不停的在找人。返程时,大家在讨论买了什么,又后悔没买什么,最后一起分享自己的美照。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很多时候,生活习惯及国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多国人出去是为了购物及留下在某地到此一游的照片,并不是真正喜欢那里的历史和文化。国内众多奢侈品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但在国外却极其便宜,所以才造成了疯抢的现象。而且中国人穷家富路的观念非常之深,并不是说中国人特别有钱。
外国人不存在这些现象,而且买中国制造有时会更便宜。他们看惯了自然风光,特别想了解古老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但是国人的素质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待提高和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