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姓氏差异的分析 |
|
邓筠 2015-09-23 20:36:54 刘珺仪整理 |
|
案例正文: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长期友好往来的历史。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中日姓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的姓氏比日本姓氏产生的早。在姓氏产生的初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三代(夏商周)后,姓和氏逐渐趋同,并在庶民中间得到普及。日本的姓氏产生与四世纪,并且使用它是贵族的特权,但这时还没有在庶民中得到普及。明治八年(187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苗字必称令》,规定每个人都必须有姓氏,人们就慌乱地以地名或周围的物名创造了许多姓氏,所以可以说日本的姓氏具有“突发性”。中国人的祖先意识强烈。从日本人的家名可以想到他的社会地位和祖先的遗业,而中国人觉得自己的姓氏是祖先生命存在的延续。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正因为日本人的苗字是作为家名存在的,所以才与中国的姓氏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姓氏是属于同族的全员,而日本的姓氏只属于家名的继承者。所以,日本人同族不同姓,即使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有可能不同姓,如:日本大部分的女性结婚后就随夫姓,于是同胞姐妹在结婚后也变成为不同的姓氏。 案例来源:[1]高慧燕. 中日姓氏差异的分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87-8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