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代阴阳文化比较 |
|
邓筠 2015-09-22 20:52:58 刘珺仪整理 |
|
案例正文:
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史上出现最早也是最根本的学说,是中国人思想的源泉。随着阴阳文化东传日本,其内涵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特色的"阴阳道"文化。阴阳文化对中日两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中日阴阳文化之间虽有其共性,但在政治地位、应用重点等方面还存在差异。 更多还原中日两国虽然都利用阴阳学来维护君主的权利和地位,但运用的侧重点不同。在中国,政治家们运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思想来保证君主能够实行“仁政”。在古代日本,政治家们则运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等思想来维护日本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利。圣德太子,就借用阴阳五行学说的自然规律理论阐明王权、君主制度的合法性,并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在阴阳基本内涵方面中日两国虽然有共同理解,但日本先民在某些方面又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在中国,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说,将阴阳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五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而推论出“三纲五常”。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常常用阳代表光明、力量等积极面,用阴来代表黑暗、死亡等阴暗面,阴无论在地位还是力量方面都比不上阳。这种错误观念一直根深蒂固的烙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延续至今。而反观日本人,由于他们没有受到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对“阴阳”地位方面的尊卑偏见。相反,日本阴阳学者认为“阴”和“阳”没有优劣之分。他们就相当于天平的两端,是维持天地平衡的两极,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代表的是双方共同的力量,是代表天地万物平衡的标准。 案例来源: 朱丽丽,徐凤. 中日古代阴阳文化比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4:160-16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