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羊羊羊

张炳瑶  2015-09-22 19:35:07  学位论文
案例正文:

在中国,羊给人们的最醒目的形状特征当属头项上的双角。甲骨文的“羊”字以线条勾出羊的正面头像。在金文中,这个“头像”象似一对卷弯的大角好像一只绵羊,中间一横表示左右两只耳朵,最下端则是羊的嘴巴。中文中有关“羊”的成语比较丰富,比如:亡羊补牢、挂羊头卖狗肉、三阳开泰等等。

在越南,关于“羊”的词语不多,且有褒有贬,大多数词语受中文的影响,但是一些词汇的用法和中文用法有差异,比如,“羊血”指某些人很色,常做一些调戏妇女的事情。

    中越关于“羊”的成语

中越关于“羊”的成语1.png

中越关于“羊”的成语2.png

中越关于“羊”的成语3.png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汉语中,“羊”与“祥”通用,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人常把羊视为吉祥的象征。汉代许慎解释“羊”字时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羊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生灵,是一个真善美的象征。“美”字就是其中的代表,“羊”指除帝王以外的全体人民,“大”指帝国版图辽阔如海,这是帝王眼中的壮丽图景:如海一般辽阔的领土,其中的人民驯顺如羊。所以“美”字的发声,既非“羊”声,也非“大”声,而是“每”声。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古代皇家总是把治理视为烹调,所以“美”字除了含有治国理念外,也含有“味甘”之义。

因羊不是越南本土的动物,所以带有“羊”字的成语比较少,且多受中国的影响。

案例叙述和分析来源:陈志明.十二生肖动物的汉越成语及其文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