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化 |
|
张炳瑶 2015-09-22 16:17:14 学位论文 |
|
案例正文:
汉文化中对于牛的描述大多是褒义的,人们赞扬它勤勤恳恳、坚韧不拔、任劳任怨。文学家王安石在《耕牛》篇写道:“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濡濡。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身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皖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描写牛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比如老牛舐犊、九牛二虎之力、小试牛刀等。当然也有部分贬义或者中性的,比如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等,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牛的好评及明显的偏爱。 在越南,百姓对于牛的认知与中国人很相似,牛是人们富裕的象征,代表着人们所向往的勤劳、健康、老实、忠诚与善良的特征,牧童骑着牛吹箫是越南“东湖年画”一个常见的题材。越南人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会有“春牛耕地”的习俗:春天,用一头最强壮的牛在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牵引下在农田里作耕地仪式, 2009年,国家主席还亲自下田牵引一头牛作耕地仪式。在日常生活里,牛的形象具有褒义的,但也有一些场合是带有贬义的,比如“被绑的牛嫉妒正在吃的牛”是妒贤嫉能的意思。 中越关于“牛”的成语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牛憨厚、勤恳、吃苦耐劳,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一直是人类的好帮手。但是牛又倔强固执,宁折不弯。虽然中越两国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但是人们对它的认知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这也证明了东方以农为本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 作为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牛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一言而喻。因此牛在中国被视为神物而受到保护甚至崇拜,在民间流传的牛的故事就常常以神话出现。在中国,先前的农民把牛作为春天的象征,每当开春春播之前,在农村会举行各种开犁仪式,赞美牛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的品行,有的地方还会建造牛庙,以期五谷丰登。他们还常常把牛与水连在一起,比如人们为了兴修水利,总是会用石牛或铜牛投入江河之中来镇水,以防止泛滥成灾,确保一方平安。 牛在越南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人们与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牛文化就成了越中文化的共同点之一。在越南,牛是农民的产业。在南方一些地区,牛是人们富裕的象征,“基业的根本”说明了牛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除此以外,牛还有很大的意义,它与竹树一样,是越南每个家庭、每个村庄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象征。在2003年的东南亚运动会里,“黄牛”就获选为运动会的灵物。 案例叙述和分析来源:陈志明.十二生肖动物的汉越成语及其文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