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和陌生人打招呼 |
|
吴群彬 2014-11-27 18:04:26 自己创作 |
|
案例正文:
在尼日利亚教汉语时,经常会有当地人和我打招呼。在校园里、去市场买菜、去参加聚会,都会有人跟我打招呼。刚开始时,我很不适应,当有人跟我打招呼时,我总会感觉很奇怪,问自己,“这个人我认识吗?我怎么没什么印象?难道在哪儿见过后我忘了?” 后来我才从一个学生身上了解到真相。有一次,一个学生来到孔子学院,他几乎跟所有人都打了招呼,我就很好奇地问他:“你人缘还挺好的,怎么这么多人你都认识呢?”他笑了笑说:“有些我不认识啊!”我反问道:“不认识你打什么招呼?”他说:“在尼日利亚,我们不认识的人也可以打招呼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跟我打招呼的,有些根本就不认识我,只是看到我是中国人就跟我打招呼。
|
延伸阅读:
中国人不和陌生人打招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坐电梯,因为电梯空间很小,人很多,总难免有身体触碰和眼神交汇。这时,如果是认识的人,大家就会打招呼;不认识的话,大家就会把头对准墙或地板,总之是想尽各种办法不让眼神有交汇,万一有眼神交汇也会把视线迅速转移开,避免尴尬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下电梯时,大家感觉松了一口气。 几个不认识的尼日利亚人一起坐电梯,大家则会互相问好和致以微笑。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中国人一般只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如果跟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对方会觉得很奇怪,也容易产生误会。而尼日利亚人则不同,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碰上面了,就可以打招呼,并热情地问上一句“How far?”(你好吗?),对方也会热情回复。
造成这样的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围墙文化。围墙文化最初是由农耕文化与家族文化引起的,小农的自给自足以及家族的相对封闭性使得中国人“圈”的概念相当浓厚,即使到了今天,这种经济基础和家庭结构已不复存在,围墙的观念根植于中国人的脑中。墙里墙外,最好的状态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认识一般也就不打招呼了。
而尼日利亚人这种“圈”的意识很淡薄,加上性格上有比较外向热情,喜欢主动和别人聊天,产生此种文化差异实属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