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一堂汉语课上,师生讨论关于中国中小学生补习情况的话题。
师:这是一道数学题,你们来算算看这个图里有几个三角形。老师找到了11个,看看你们能找出几个。
(生开始算,一分钟过去了。)
生1:老师,我找到了14个。这边一个,这边,还有……
生2:有15个,我找到了15个。
师:很好,你们都很厉害,找得比我多。这道题目难吧?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是一道中国三年级小学生(10岁左右)的课后补习题目。
生:10岁的孩子,那有点难!可是老师,“补习”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补习”就是学生下课以后继续学习,学习对象可以是一种技能,比如钢琴、武术、舞蹈,也可以是科学知识,如数学、语文、英语。在中国,中小学生补习的现象非常多,不管成绩好还是不好,很多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愿不愿意,都会安排他们去补习。你们看刚才这道有点难的数学题就知道,中国的学生学习压力有多大了。
生3:老师,为什么成绩好的孩子还要补习?他已经很厉害了。
老师:对,为什么呢?因为“望子成龙”!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最好的大学,比如你们知道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所以成绩再好的孩子为了能考上好学校父母也要让他们去补习。现在,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国家,补习的情况多吗?
生(俄罗斯、乌克兰、苏丹等):不多,我们是喜欢什么才去学。一般是学一种技能,比如钢琴、舞蹈。
生(喀麦隆):老师,我们国家也不多。但是我们补习扎辫子!
师:学扎辫子在中国不算补习。
生(喀麦隆):为什么不算?补习是学习一种技能,那扎辫子也是一种技能。我们不会去补习语言知识等等,这些上课就可以学好。但是很多女孩会在下课以后付钱去学怎么编好看的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