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红包与“白包”

吴群彬  2015-09-21 13:45:03  个人创作
案例正文:

吴老师是一名孔院汉语教师,现在在尼日利亚教授汉语。一次,吴老师受邀去参加尼日利亚朋友的婚礼。一提起去参加婚宴,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送“红包”了;不过“入乡随俗”,吴老师没有参加过当地人婚礼,应该了解尼日利亚婚礼习俗,就向学生了解到:在尼日利亚,参加婚宴的客人,可以给钱(也可以不给钱),如果给钱就要用一个信封把钱装起来。吴老师就去市场找信封,想找一个红色的信封,可是找遍了整个市场,一直都没找到红色的。没办法,他只能给学生打电话,问问哪里有卖红色的信封。学生说:“红色的信封?尼日利亚不用红色的信封的,我们一般用白色的信封”。“白色的信封?”吴老师感到很惊讶,将信将疑地买了一个白色的信封把钱装进去。结果到了婚礼那天一看,果然大家都是用白色的信封装钱。


【4】四格漫画:红包与白包.jpg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红包与尼日利亚“白包”的差异,反映的是两国人民对于颜色寓意的不同理解。

尼日利亚人不喜欢红色,认为红色代表着流血、是不吉利的颜色,因此他们大多不喜欢红色的东西(有位中国老师送给尼日利亚学生一件红色的礼物,学生却拒绝接受)。然而在中国人眼中,红色是吉利、吉祥的颜色,中国人喜欢红色的东西(红包、春联、剪纸等),甚至连中国国旗都是红色的。尼日利亚喜欢白色,国旗就是由绿色和白色组成的,白色象征着和平和统一,因此人们喜欢用白色的信封装钱。白色在中国既有好的寓意(纯洁),也有不好的寓意(葬礼时,穿白色的孝服)。


【4】差异对比:红包与白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