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他是一个负责的工程师吗?

郭芳  2015-09-21 13:35:49  Xu,Xianguang.Business Communic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案例正文:

一个在索尼公司工作的中国电子工程师薛先生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一天,他看到了一个坏掉了PCBAPCBA是电脑上使用的一种电路板。他把它捡起来,发现上面有许多昂贵的元件。作为工程师,他认为他有责任把它修好。不然,这个PCBA就会当成废物丢弃掉。他花了两个小时把它彻底修好了。测试表明,修好的电路板工作完全正常,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教案,并把自己的名字签到了电板变上的卡片中。

大概一个小时候后,经过修理的电板没通过质量部门的检测。总经理办公室通知他去一下。质检部经理非常生气地对总经理说:“这就是那个把报废PCBA板放回生产线上的人。”

中国工程师十分自信地回答:“那个PCBA板已经不是不合格产品了,我保证它能正常运作。我这么做是为了帮公司节省成本,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把那块PCBA板修好,这对公司是有益的。”

“但是消费者肯定不愿意购买的新电脑里面使用的PCBA板是曾经受损,后来修好的。”质检经理说。

中国工程师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解释道:“经理先生,对于中国人来说,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样东西只要还有使用价值,就不要丢弃它。但是从这件事儿上,我明白了质量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果我是消费者,我也不愿意购买一台工作性能良好,但是使用了曾经受损的零件的电脑。”

    “您给了个合理的解释,这确实是个文化差异。您知道,虽然您想为索尼节省钱,但是索尼的信誉是物价是。如果修理好的PCBA通过了质量检测并到了消费者手中,这对索尼的声誉来说是一场灾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扔掉所有严重不合格零部件的原因。”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薛先生这代人,出生于七十年代,那时我国正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人民大众生活非常贫穷,因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凡事能省则省。中国有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正是薛先生那代人所接受教育的鲜活体现。中国媒体也不断推出各种企业节约的典型。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薛先生自然认为自己主动修好了造价昂贵的不合格PCBA电路板,这有益于索尼,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工程师。但是索尼公司认为公司应该首先对客户负责,在产品中使用曾经出过严重问题的电路板对客户不公平,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会有损公司的声誉。可见二者虽然都强调责任,但是薛先生认为帮助公司降低成本是自己的责任,而索尼公司认为客户满意才是自己的责任。薛先生作为一个工程师,在视野上不如经理开阔,他只看到了做好本职工作节约成本的一面,而由于缺乏大局观没看到虽然在小处节约了成本,却有可能影响公司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声誉,造成很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日本在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质量很不好。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提出“质量救国”的战略,现在日本产品的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只有质量好,才能得到顾客的认可,索尼公司才能得到长久的繁荣。质量不过关,失去顾客的信赖,这才是索尼公司最大的损失。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紧张,所以日本人也强调节约。在日本,有专门提倡节约的电视节目和报纸杂志,并且还有节约比赛等活动来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但是在此案例中,索尼公司的经理并不是因为薛先生的节约意识而批评他,而是因为薛先生在考虑到公司利益的同时忽略了客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