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场所当众表扬日本人 |
|
郭芳 2015-09-21 12:55:42 徐光宪.Business Communica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
|
案例正文:
李先生(中国经理)当众表扬苏奇木柘(日本员工)工作做得很棒,本以苏奇木柘会高兴地接受,却不料…… 中国人:苏奇木拓先生,我发现你在生产线上的工作非常出色。我想让其他员工向你学习。 日本人:(有些不安)我只是在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您不必表扬我。(他希望其他的日本工人没有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 中国人:但是你公司有史以来最勤奋、最优秀、最杰出的员工。 日本人:(他脸红了,不住地点头,但仍然埋首工作。) 中国人:苏奇木柘先生,你是否应该说句“谢谢”呢?还是要一直保持沉默? 日本人:对不起,李先生,我可以请假五分钟吗? 中国人:当然可以。(他有点不悦地看着苏奇木柘走出去)真不明白有些日本人怎么会这样没有礼貌,表扬他们,他们好像会很不安,也不会回应,只是静静地听着。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日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度,在日本个人要忠实于集体,集体内部的成员要团结一致不倾向于突出个人业绩,而是强调集体协作。所以当苏奇木柘先生在同事面前受到表扬时,非常地局促不安,只是低头干自己的事情,甚至要求要离开五分钟,没有正面给李先生任何答复,因为他觉得这样把他和所属的集体分离开了,使他在同事面前失去了面子。另一方面,中国经理由于对日本文化特点的无知,公开表扬不仅把那位日本工人逼得无言以答,而且会失去在其他日本工人对他的尊敬。 在中国的文化中,领导为了维护下属的“面子”,批评一般会比较婉转,而且常常在私下进行,如果在集体场合的批评也往往不点名道姓。但是,在中国的表扬却常常是在正式、公开的场合进行的,有时候甚至会召开隆重的表扬大会。因为,如果表扬是私下的,在中国就有点儿“锦衣夜行”的感觉,除了表扬本身,表扬的形式和排场也能带给人荣誉和满足感。 根据霍尔(Hall)的“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日本是典型的高语境国家,交流方式含蓄委婉,不会轻易在众人面前表达不满,会更多的依赖于非言语交流,如苏奇木柘先生不作回答保持沉默,只是干自己的工作,以此表示对当众表扬的不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