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Anything for me?

吴群彬  2014-11-27 17:52:29  自己创作
案例正文:

到尼日利亚第二天,我们就去孔子学院上课,很多学生问我:“老师,你给我带什么礼物了吗?”我想这么要礼物也太直接了吧,再说我还不认识他们,当时觉得这些尼日利亚学生也太没素质了吧。而且当时我也没带礼物,又不好意思拒绝给礼物,很是尴尬,不过我灵机一动,搪塞道:“我现在没带,下次给你们吧”。 过了几天,我们几个新来的老师去见校长,没想到校长也问:“Anything for me?”(你给我带什么东西了吗?)。我马上意识到,之前学生主动要礼物不是没素质的鲁莽行为,应该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还好我吸取教训,早有所准备,便把礼物送给校长,才不至于尴尬的场面出现。



延伸阅读:

尼日利亚人性格直爽,经常会主动找朋友拿东西,也包括借钱,而脸上没有任何愧色,显得很自然。经常有学生找中国老师借钱,不过借了之后一般都没还,这不是他们不讲诚信,而是他们已经习惯如此,当地人都接受这种行为。尤其是没钱人或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经常会找比较有钱的人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借钱(实际上是拿钱)。中国老师们刚开始都很不习惯、甚至看不起这种行为,但是慢慢就习惯了,因为确实有很多人生活拮据。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尼日利亚人热情直爽,说话喜欢直来直往,他们经常会向熟悉的人(甚至不熟悉的人)主动索求礼物。每当有人出远门,或去市场,甚至去吃顿饭,他们总是会问这人主动索求礼物,当然大多只是问问,是一种问候方式,并不是真要什么礼物。当然如果此时有礼物奉上,无论礼物大小,他们都会喜笑颜开,真的是“礼轻情意重”。 中国人性格比较内敛,大多会委婉曲折地表达观点,虽然我们也喜欢收到亲友的礼物,但不会主动索求礼物(除非特别亲近的人),当别人给礼物的时候,总是要客气地拒绝一下,虽然有时心里很想要那礼物。这两种不同行为,本质上反映的是两国人民性格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