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不准作弊

陈文倩  2014-11-28 16:48:45  
案例正文:

德国人Adrian曾在中国一所高校教书,当时作弊问题令他头疼。第一次发现学生作弊的时候,他咨询了学院的教学秘书要如何处置,教学秘书建议“酌情处理”,于是他取消了学生该科目考试的成绩。后来,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考核方式并在咨询了中国同事以后针对许多中国学生爱背书,带小抄的习惯修改了考核方式。此外,他还制定了明确的规则,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考试规定。但最后仍是有人作弊。在Adrian看来,中国学生是他见过的最勤奋的学生群体之一。他们总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甚至连节假日也泡在图书馆里。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考试成绩是评定奖学金、获得学历、学位以及升学、就业的重要指标,他们把成绩看得非常重要,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获得高分,包括作弊。



延伸阅读:

某所英国小学发成绩单时附上的一封信

亲爱的XXX同学:

你这次小学毕业考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了。对你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应你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出这些考试题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像你在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会像你们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已经能熟练演奏音乐,能唱歌,会跳舞。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给你的小伙伴带来笑声,你是一个值得小伙伴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也许能写诗或者写歌,甚至你球也踢得很好。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周到。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说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经历。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有思想、可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每一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  

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豪,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伟大的方式,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来源:心痒痒新浪微博http://weibo.com/halfbaby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德国,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缺乏诚信的表现,学校对作弊行为有严格的处理规定,学生一旦作弊极有可能面临被勒令退学的危险,一般来说他们不会铤而走险。在中国,作弊的成本较低,不论是有些老师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学生作弊被发现后“请求通融”,这些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作弊面临的惩罚往往是取消单科成绩,补考或重修,很少有人因作弊退学。惩罚的力度和效度过低,导致考试作弊问题层出不穷。 对待规则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国不同的价值观念。中国社会是讲情面的社会,在高校里,规则的制定与遵守界限并不十分分明,“留情面”的中庸容忍态度,往往让制度变得有空可钻。而西方社会,特别是在德国,大到法律法规,小至合同条款、家居规则都有明确的规定,是一个讲理的社会。他们的教育奉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原则,诚信是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按规矩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