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哪个垃圾桶才对

陈思佳  2015-09-20 22:16:49  
案例正文:

  小A到爱沙尼亚旅游,借住在朋友家里。她发现朋友家的垃圾总是分类处理,比如废旧的纸制品、玻璃制品和其他垃圾会分类存放。一般爱沙尼亚的垃圾桶分为三种,纸制品、玻璃制品分别放在不同的垃圾桶中,厨余垃圾和卫生间里的垃圾一起放到另外一个大垃圾箱内。初到爱沙尼亚时,小A尝尝记不清应该把垃圾放在哪里。

对于塑料瓶,爱沙尼亚的车站、超市处有专门的回收机。在超市里购买塑料的瓶装水时,价签上会表情额外多收的瓶子钱,只有将将瓶子放进回收机以后才能换回这些小数目的零钱。爱沙尼亚以此来提高爱沙尼亚人的垃圾回收意识。

爱沙尼亚超市.png

(爱沙尼亚饮料价格标签上,加号后面的价格就是需要预付的塑料瓶的价格。这些钱会在拿到回收机处回收时退还给回收者。)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人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单薄,也对分类的规则并不明确。很多时候即使垃圾箱分类了,人们也不会按照类别倾倒垃圾。所以很多时候,社区里仍然只有一个垃圾箱。而爱沙尼亚对垃圾分类的管理相对来说较为严格,又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所以爱沙尼亚人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可以学习爱沙尼亚设置饮料瓶回收机,对饮料瓶提前收取费用,在回收时退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的垃圾回收意识。社区内宣传垃圾分类,在分类设置的垃圾桶处设置标语,写清应该如何分类,帮助人们逐渐建立起垃圾分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