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乌克兰文化中的“丝绒幕”(图文)

徐丽丽  2015-09-20 20:26:03  访谈
案例正文:

2004 10 31 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以微弱多数战胜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祝贺亚努科维奇获胜,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则宣称这次选举“不符合国际标准”,美国“不能接受”选举结果。在美国的支持下,尤先科带领乌克兰反对派发动了为期17 天的“橙色革命”,推翻大选结果。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政治压力下,乌克兰最高法院判决此次投票结果无效,并决定于2004 12 26 日重新进行投票。对此,普京总统利用多种场合多次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干涉乌克兰大选。最终,得到西方支持的尤先科当选总统。

中国的政治制度保持了自我的独立性,实行人名代表大会制度。乌克兰于1991824日宣布独立后,彻底摒弃了原来的国家政体,并仿照西方建立立法机构、权力执行机构和司法机构“三权分立”的国家政体。因此,乌克兰的选举常会受到宗教和外国势力团体的影响。

案例来源:期刊论文 王庆平 《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研究》QQ截图20150920203318.png

            孙壮志 《乌克兰危机的历史根源和走势分析》





延伸阅读:

为什么叫“橙色革命”?在议会选举的时候,尤先科为了能有更加鲜明的印迹让民众记住,让人一看到这个印迹就知道是尤先科的那个党,便于大家投票支持他,他选择了橙色,因为橙色很亮。在议会选举当中成绩不错,所以,后来他竞选总统的时候又把橙色拿出来,作为他们的一个标志。亚努科维奇把蓝色和白色作为自己的标志,因为乌克兰国旗上也有蓝色,蓝白也是俄罗斯三色旗当中的两个颜色,这里面确实有一些政治意味。所以,当时的总统竞选就变成了橙色和蓝白色的颜色之争。


为什么叫做“颜色革命”,这跟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是有关系的,因为格鲁吉亚是在这之前发生颜色革命的。格鲁吉亚的革命叫做“玫瑰革命”,当时他的领导人叫做萨卡什维利,很年轻,大家都喜欢叫做“米沙”,就是长的很帅小伙子,很多格鲁吉亚的妇女喜欢他。他当司法部长的时候,他把一些贪官的物证拍成照片,后来开内阁会议时,把这些照片往桌子上一拍,就直接向总统发难,说你处理不处理这些人,我都掌握证据了。当时那个是会向全国直播的,你说这些都涉及到在座的部长,那总统能处理谁,谁也不能处理,但是因为这件事萨卡什维利名声大噪,后来被解职以后,他成为反对派的重要领导人。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意识形态分裂的结束,在欧洲形成的以西方基督教为一方,以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为另一方的文化断裂带。文化的“丝绒幕”已取代意识形态的“铁幕”,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分界线[1]。这条界线穿过乌克兰,将天主教的西乌克兰与东正教的东乌克兰分开,使乌克兰成为一个“具有两种文化的割裂的国家”。

乌克兰东西部因历史上受到不同文明的影响已分裂,西部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东部成为东正教文明的组成部分,这为西方文明和东正教文明争夺乌克兰提供了依据和现实的可能性。西方文明的核心国家是美国、法国、德国,而东正教文明的核心国家是俄罗斯。两种文明在乌克兰的争夺,无疑是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争夺,双方的争夺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大选和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