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不能含糊的邀请

邓筠  2015-09-20 11:14:05  钱颖整理
案例正文:

  事情发生在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张老师是我们培训期间的泰语老师。虽说是老师,但张老师和我们年龄相仿,相处起来很融洽,很开心,很快我们就打成一片。在清明节放假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上的是泰语课。课后,我们开始问泰语老师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聊得很开心,走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客套地和泰语老师说明天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出去玩儿。泰语老师很认真地说:“我回去想一下哦,想好了告诉你们。”就微笑着和我们道别了。过了一会儿,张老师给我们发来消息,告诉我们她想好了,要和我们一起去,并带上他的小伙伴。当时我们就石化了。我们这才意识到中泰的交际差异,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客套话在泰国人眼里也会以为对方发出了邀请。而第二天我们是约好和班上人一起去的,可是还没有和大家说泰语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去的事情。但为了不伤害到泰语老师,随后我们便决定和班上小伙伴说一声,后来我们就和泰语老师一起出去玩了。那一天我们玩得很开心,跟泰语老师感情也更深了。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日常交际中,中泰文化存在差异。中国人通常处于客套,会对友人发出邀请。对友人发出邀请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是说一句客套话,不说具体时间,地点,就像案例中这样。还有一种是通常会和对方说上几遍,而且会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而泰国是个旅游国家,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思想观念,对于朋友间发出邀请也会认为是对方真的邀请自己,造成了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但此案例中由于我们已经意识到中泰之间交际文化的差异,在解决时就适应了泰国的交际习惯,避免了交际冲突。因此,在中泰之间人民进行交际时,我们要多了解、多储备一些类似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就能妥善的解决问题,避免冲突。

案例来源:

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