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一、整体作息差异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直接原因是两国作息时间的差异。首先,泰国每天早上8:00都要进行升旗仪式,接着8:40才开始上课,而中国学校早上7:20要开始早读,接着就开始上课,中国较之泰国而言,上课时间要提早近一个小时。其次,泰国没有午休的习惯,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吃午饭的时间,而中国学校普遍安排了午休时间,以保证学生下午有充分的精力完成下午将近三个小时的课程。最后,在泰国除了部分华校,绝大多数学校是不安排晚自习的,以保证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而中国学校从高中开始,普遍都会安排晚自习,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
而这个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制度的差异。泰国自2004年起全国取消高考制度,各高校可以自定入学条件和录取标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入学制度。相较而言中国的升学压力就显得大了许多,争分夺秒的学习,也是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第二,宗教信仰的差异。泰国是佛教国家,国民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佛教里“轮回转世”的主张造就了泰国民众“慢慢来”的性格——今生不能完成的事,来世再续嘛!而中国则截然不同,中国大多数民众是无神论者。中国人更重视今生,因为不知道是否会有来世,或者说不相信有来世,所以中国人更愿意抓紧时间去完成手头上的事情。
二、午休习惯差异原因分析
首先,午睡习惯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中国的饮食文化建立在以种植业为主之上,于是中国人就习惯了食用米饭、馒头和面条等精制主食。然而,据营养学家分析,由于种植业食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过少,从而导致了在用餐后血糖迅速上升或下降,使人极易出现乏力和困倦的感觉,再加上中国人普遍认可的饮食原则——“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样一来,“酒足饭饱”的午餐便加速了用餐者食后的催眠效果,使得中国人养成了午睡的习惯。而泰国人也和西方人一样,他们则以肉食为主,且午餐食量较少,由于肉食的血糖生成指数接近于零,所以餐后的血糖不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保持相对的稳定,再加之肉食中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使得用餐者在食后极少出现“食困”现象,所以他们没有午睡习惯。
其次,中国的传统观念奠定午睡的基础。在泰国极少有午睡的人,这与他们的传统观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们看来,午睡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懒惰行为,是一种放纵自我的懈怠表现。而且他们把午睡的时间用来工作,这样下班时间就提前了。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化,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看来,午睡不仅能恢复精力,还能强筋壮骨,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由此可见,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人们对午睡所不同的理念和认识,而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也成全了中国人对午睡所独有的钟爱。
最后,中国的社会氛围为午睡创造了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由于国情特点以及各项体制建设的不完善性,也许会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紧张和压抑。而缓解这一状况的最佳良药,莫过于睡眠,而午睡便成为了夜间睡眠后的最好补充,繁忙工作中的短暂缓冲以及焦虑思维中的片刻间歇。因此,在中泰社会环境的差异条件下,中国人则更需要人午睡,也使得中国人比泰国人更加喜欢午睡!
案例来源:
郑雅丽 海南大学 2011级政管公关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