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不说“老”

徐丽丽  2015-09-19 16:58:08  访谈
案例正文:

小林刚刚去葡萄牙留学的时候,去当地同学家里做客,同学满头白发的叔叔曾经是大学里的教授,小林为表尊敬称呼他为 “老先生”,没想到教授马上显出了不悦的表情,小林大为惶恐。后来才知道,葡萄牙语中对老和老人的级别有区分,一般不会主动提及“老”字,“老”“老人”一般被“第三年龄”(de terceira  idade),“长者”(entrado  em  idade)等替代。



延伸阅读:

一位葡萄牙作家曾经写道:在我看来‘衰老’一词就像魔鬼一样,一提到它不可能不引起恐慌和排斥。另外,葡语中“小伙子”(rapaz)一词的用法。在熟悉的老年人之间可互称“rapaz”,除表示亲近和打趣之外,还有相互间“惺惺相惜”,形成抵抗衰老联盟的感觉。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文化以家族主义为中心,注重敬老尊贤,在传统文化中,“老”并非禁忌语。相反,在传统价值观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在同等条件下往往要靠年纪来衡量,论资排辈更是很普遍的现象。表现在称谓上,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老”代表了经验、学识。年老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葡语中“meia-idade”指4560岁,“idoso”指6074岁,“ancião”特指7590岁。级别划分如此清晰,可见其对年龄问题的敏感。因此,葡萄牙人并不以“老”来表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