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的诚意 |
|
杨可祯 2014-11-28 12:57:06 http://www.nipei.com/article/103814 |
|
案例正文:
中国某个与美国友好的市,应美方的邀请,市长带领秘书长、翻译、几个局领导,前去美国访问。第二天美国市长请客,只给市长、翻译、秘书长三人下了请帖,一个中等西餐馆,只有美国市长一人作陪。吃了一些生白菜、玉米水果沙拉,最好的就是一小块牛排,还带着血丝,喝的果汁。总共花了38美元。饭后,几位直呼没吃饱。“太小气了,改天让他们看看我们请客的诚意!”市长大声说。 游玩两天后,中方市长向美方发了请柬,邀请了美方的市长、副市长、办公室主任、议员一行7人。中方一行12人全部作陪。定在一家中餐馆,正好两桌。完全是中餐形式,几碟几盘,满满当当,喝的是法国波尔多红酒。此酒在美国卖80多美元。中国人高兴,这么便宜,我们那里卖几千元呢。按市长的指示,此次请客要让美国人感到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礼仪、我们的文明以及我们独特的酒文化。这些人绝对是按照国内的方式,给客人不停的敬酒,好多会说一些口语的官员,在敬酒词上还真有功夫。“平时真没看出来。”市长暗想。整个宴席热闹非凡。酒席快散,美方市长突然问服务员,这桌酒席多钱。服务员答,近1000美元。这时,几位美方人员立刻紧张起来,都在算着什么。市长先拿出50美元,其他人也在掏钱。这时曾在英国留过学的秘书长也不用翻译了,直接上去与美方对话。翻译的大意是:市长先生,你这是看不起我们了,说好我们请客,哪能让你们出钱。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请客习惯,不须AA制。中方市长微笑着点头。美方市长答:这点我们也知道,但我们州的法律是,我请你们或你请我们超过每人10美元,那算行贿受贿。我们真有需要花超过一定数额的请客费,我们必须经议会通过,下拨这笔资金。否则我们被查出会被纳税人起诉的,我们要为纳税人的钱负责。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请客吃饭本是人之常情,通过相互邀请可以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深感情。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礼尚往来,把酒言欢一说,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中国人请客的风气更浓了,大凡小事,过年过节,亲友相聚,检查工作,都要吃个饭,喝几盅,热闹热闹,才显得有人气,有喜气,关键是这热闹背后,花的是谁的钱?这些钱该不该花?该花多少合适?花自己的钱,别人一般无需说什么,但过分铺张浪费,也是不应该的,也是有人要戳背梁骨的。要是花公家(纳税人)的钱,那就应该有个说法,这个说法得有个依据,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前边提到的美国执行得就很好,中国就差多了,这也才有了中美两国公务人员用公款请客的差异,这个差异表面上是看是吃喝文化上的差异,实际上也是政治文明的差异,是制度执行上的差异,是对公共特权监督的差异,是对法律和人民敬畏的差异,是对谁负责的差异。我们要学习吸收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就是要学习吸收这些先进的东西。
美国公务人员之所以在用公款请客人吃饭时如此“吝啬”,关键是他们知道,他们是人民大众选出来的,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必须按规矩来花,必须要对纳税人有个交代。而中国官员之所以如此“慷慨大方”,在他们的脑海里就不知道花的是谁的钱,也不知道有谁在看着他们,更没有想到会有谁在监督他们,向谁有个交代,也就是说,他们想的是钱是我掌管到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是没有揣到自己的腰包里,在他们脑海里根本没有人民、法律、监督一类的意识,要不是这样,为何这些年在中国,我们的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大肆挥霍公款,肆意攫取公款吃喝成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