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青鸟与蝙蝠

赵蓉  2017-12-05 14:34:30  网络
案例正文:

“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要扑进来的总是蝙蝠,而我们不肯关上它,我们仍然期待青鸟,”这是张晓风的佳作《我有》中的一段话,在这里,“青鸟”与“蝙蝠”是一组意义相对的比喻,“青鸟”,指心中对美好、希望、幸福等种种期待,“蝙蝠”,指人世间阴暗、丑恶、灾难等种种不幸。

    将蝙蝠作为反面意义,在中国文化传统意象里纯属少见。意象是作者的感情的物化,它加深了审美的愉悦,正确理解意象的意义,是解读作品的一把钥匙。由此,我有兴趣在这里探寻一下青鸟与蝙蝠中西文化的差异。

青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幸福、光明和爱情,它也是信使的化身。青鸟的典故出于《山海经》,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它的使命是将吉祥、幸福、快乐传递给人间。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

   唐李白《相逢行》:“愿以三青鸟,更报长相思。”诗中借指相思爱情的使者,此意义常用。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青鸟的寓意与我国大致相同,代表了自由、健康、幸福、纯洁等。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


《青鸟》,跻身于世界十大著名童话之列,2000年被评为“影响法国的五十本书之一”。故事讲述两个伐木工人的孩子,代表人类寻找青鸟的过程。青鸟在这里就是幸福的象征。这部作品因突破了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并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哲理性意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蝙蝠: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类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蝠”与“福”谐音,蝙蝠飞临则寓意“进福”。关于它与“福”的联系,说法很多,如一只蝙蝠飞在眼前,称为“福在眼前”,蝙蝠和马组成了“马上得福”,将蝙蝠与云纹组合在一起,名日“宏福齐天”等,蝙蝠代表着幸福、如意、吉祥等。传统纹饰中将蝙蝠与“寿”字组合,曰“五蝠捧寿”。通常所言的五福分别为: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即享尽天年)。凡此种种,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福"文化思想及精神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是恶魔、是吸血鬼的象征。1959年,美国导演克莱恩•韦尔伯拍摄的电影《蝙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小市镇的人们惊恐不安,原来这里既来了“蝙蝠”的杀人凶犯,又飞来了咬人致死的蝙蝠。当时,镇上关于一个绰号“蝙蝠”的奇怪杀人凶犯的议论正传得沸沸扬扬,杂志上又在介绍镇上出现一种带有病毒的真蝙蝠咬了人之后能传染狂犬病。于是,蝙蝠弄得人心惶惶。电影既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记录,由此可见。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