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学校曾经有一批俄罗斯高中生来进行一个月的短期进修学习,安排我们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我的一对一辅导对象叫亚历山大,是位高高帅帅的男生,外表看起来并不像零零后,可能外国学生普遍比中国学生显成熟吧。
第一次见面,老师把我们一个一个地介绍给这些俄罗斯学生,我漾着笑容去和亚历山大握手的时候,感觉到他有些冷淡,因为他没有笑,伸手的时候也缓慢犹豫。我当时心想,战斗民族果然有些高冷啊。于是随后的活动中,我都刻意和他保持距离,没有过多接触。
这是我第一次和俄罗斯留学生接触,印象里的俄罗斯人就是大家所说的“战斗民族”那样,强势硬气,而和亚历山大的首次见面更加深了我的这种认知。后来第一次辅导课开始了,因为是一对一辅导,我是有些忐忑的,一方面不认识的两个人独处多少会有些尴尬,另一方面我也生怕他会生冷淡漠地拒绝我。但我还是调整好心态,努力维持一种平和而友好的氛围,让我们都能放松、舒适地交流。
在辅导的过程中,他慢慢放开了自己,在我的询问和引导下说了很多他对中国和对汉语的认识,并且还很积极地向我提问来转换话轮、维持我们的对话。通过两小时不间断的交谈,我了解到他的汉语处于初级上的水平,而他本人非常喜欢学中文,也喜欢中国文化。他本人也不像第一次那样冷漠了,我们之间没有了第一次见面时的距离感,下课的路上走在一起俨然已经是朋友般交谈了。
随后的日子里,除了辅导的时间,我们还一起吃饭、一起做运动。在越来越多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一开始给我的距离感,并不是我那时所认为的高冷,而是—害羞。是呀,战斗民族也会害羞。这彻底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
因为一开始我就把亚历山大设定为我心中“战斗民族”的形象,所以他第一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见到我们这么多中国的老师学生,自然而然的害羞的表现,却被有刻板印象的我认为是高冷,从而也采取了不正确的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想来实在懊恼。
后来我专门看了一部俄罗斯电视剧“战斗民族养成记”,里面介绍俄罗斯人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既温馨搞笑,又生动有趣。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但也没有完全不同的文化。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可能是刚强硬派的,但作为个体的俄罗斯人民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民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性格迥异,特点鲜明。正如这些俄罗斯高中生们,既有幽默风趣的,也有调皮捣蛋的,有害羞的,也有真高冷的,所以,身为一个跨文化者,一定要避免刻板印象,把每个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去认识、去发现,从而正确定义这个人,找到彼此相处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