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罗敬酒习俗的差异

刘肖  2017-12-04 15:10:54  自编
案例正文:

小路是中国人,她在罗马尼亚工作。恰逢感恩节,罗马尼亚的朋友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因自身体质对酒精过敏,在宴席期间,她拿起果汁,代替酒来敬朋友。瞬间气氛变得很尴尬。小路发觉气氛怪异,向朋友说明了不能喝酒的缘由, 她的朋友也向小路介绍了当地的敬酒习俗。罗马尼亚人喜欢敬酒,但是敬完酒可以不喝,不强求;要用酒跟别人干杯/敬酒,如果有特殊情况,自己不能喝酒,可以只敬不喝,敬酒时切忌用果汁、茶等其他饮品替代,这样让人觉得不被尊重。了解到这些,小路端起酒杯向朋友致歉。




延伸阅读:

饮酒礼仪的不同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品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酒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案例体现了中国和罗马尼亚饮酒风俗的差异。中国酒文化深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宴席上,即使不能喝酒,许多人仍会用其他饮品代酒,向宾客敬酒,以示尊重。而且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先干为敬,不允许只敬不喝的情况。罗马尼亚人也喜欢敬酒。宴席中,如果自己不能喝酒,可以只敬不喝,但是切忌用果汁、茶等其他饮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