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本文的采访对象是29岁的肯尼亚男性留学生alex。笔者出于礼貌(中国式礼貌)在见面前询问Alex是否有吸烟的习惯。而Alex表示自己不会吸烟并询问见面的场合是否会闻到烟味。于是见面之后,笔者与Alex就展开了对于吸烟问题的讨论。
在中国的成年男性中,以互相递烟的方式展开交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更有以对方香烟评判对方社会地位的习惯。一个抽7.5元一盒的小江山香烟的男人与一位抽65元一盒的软包中华香烟的男人相比,中国人会认为后者收入和社会地位更高。而酒精饮料的使用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酒桌文化广泛地流行于中国。如果两个生意人在饭局上洽谈合作项目,那么白酒是必不可少的媒介。一些极端的例子表明,酒喝得越多,商人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喝酒之后的丑态毫无保留地显示在对方面前更容易让双方认为对方是“自己人”。甚至有干一杯白酒减免一百万人民币销售价格的例子发生,当然,这位采购人员在连干了七杯白酒后被送进医院洗胃。
但在肯尼亚,情况却有所不同。据Alex透露,肯尼亚人认为吸烟是一种危害生命健康的行为。也不认为通过互相递烟能够打开社交僵局。在肯尼亚吸烟的人数比例远没有中国人高。Alex对许多中国人见第一面就要请对方吸烟的现象感到十分不解。肯尼亚人也不会把生意带到酒桌上。对于他们来说,酒精只是一种娱乐饮品或发泄情绪的渠道。他们不会为了某种利益目的去喝酒。Alex表示对于中国的劝酒文化感到不习惯,并坦言自己是到中国后才学会的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