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你们的热情让我很不适应

解迎军  2016-07-04 21:06:55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中心
案例正文:

中国人好客,喜欢交往,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苏丹可不是这样。

在一次与喀土穆中文系本科生的外出活动中,我和艾文博(音译)一起在窗口买火车票,火车票很便宜,我说一起买了吧,她却坚持不肯。虽然之前我知道外国人有分开结账的习惯,但是也没有多在意。后来,在火车上我利用这次机会了解了他们的真正想法,很实用也很有启发,避免了很多在交往中容易遇到的误会。

在火车上,艾文博跟我说了他一直以来的困惑。

“我曾经到中国留学,在那里认识了很多的中国朋友。有一次,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请我吃了一顿很贵的饭,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太认识的人会请我吃这么贵的餐馆。另外,在假期里,朋友邀请我去她的家乡游玩,朋友的家人热情得让我害怕,临走时还送各种各样的礼物。甚至从不相识的路人也都热情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在匈牙利我们都是自己付自己的费用,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我们也不会随意去别人家里玩,更不用说接受礼物。但是我特别喜欢中国,虽然有的时候让我很不适应。”

我向艾文博解释道:“中国人都很好客,不太认识的人请你吃贵的餐馆是为了对你表示尊重,价格越贵就越能表示友好。而你朋友的家人可能是因为觉得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汉语,很不容易,所以对你格外地关心。”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人热情好客由来已久,从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到“古道热肠”“宾至如归”“彬彬有礼”等成语就可窥得一斑。尤其是朋友来自越远的地方,我们就越热情。而匈牙利人则很少请别人吃饭,就是请也没有中国人的排场。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就不难理解罗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了。

引申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文化活动中我们都要注意把握交往的尺度与分寸,最好依据学生的文化习俗处理问题,既不能过度的热情让学生感到不适也不能丢掉我们的传统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