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礼轻情意重

刘晶  2015-09-19 08:51:38  真实经历
案例正文:

外文学院的研究生小刘在一次兼职翻译时,正好陪同一位重要的白俄罗斯客户参观厦门某企业。这位客户是此公司在东欧区最大的代理商,家产丰厚。但在与厦门这家企业的老板见面时,他的礼物有点让人意外。他送给中国老板的礼物是一瓶白俄罗斯自产的红酒,并非国际知名大品牌,他说口味比较适合这位中国老板,而包装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无纺布环保袋。他送给外贸部经理(一位中国女士)的礼物,则是他儿媳亲自挑选的、白俄罗斯手工制作的围巾,同样只是用商品自带的塑料袋包装。除此之外,因为外贸部经理与公司总工程师是新婚夫妇,他还送给他们一组套娃,并祝这对夫妇早生贵子。


1.jpg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白俄罗斯人送礼的学问也自有一套。送什么样的礼品,主要取决于与朋友关系的近远。多根据个人的愿望与友人的爱好来选择漂亮的皮包、钱包、皮带、围巾、衬衫、手套、头巾、表带;香水、化妆品、指甲油、香粉;桌布、文件夹、熨斗;相册、花瓶、国际象棋、沙发靠垫;蛋糕、巧克力、酒、茶、咖啡、书、酒、漂亮的小玩意儿等等,然而不必挑选贵重的礼品。谚语“礼品虽不贵,但是情意厚”,相当于汉语的“礼轻情意重”,表明白俄罗斯人所注重的并不是礼品的价格,而是它所蕴含的的友情,他们在送礼时常常说几句充满情谊的话语:“我知道您喜欢这种巧克力(或酒、香水……)”、“我发现这颜色对您很合适……”等等,更暖人肺腑。谚语“受理该还礼”说明白俄罗斯人有礼尚往来的传统。贪婪、吝啬,甚至精打细算在古罗斯被视为缺点。受礼者一旦接受了昂贵的礼品,而又没有能力选择同样贵重的礼品以示答谢,就会产生一种欠了人情债的感受,以及怕被人耻笑为吝啬鬼的心理压力。

并非所有的物品都能当礼品,如手绢,按照白俄罗斯的习俗,手帕是用来擦眼泪的,因此不宜作为礼物。白俄罗斯人收到这个礼物,要象征性的给送礼人几个白俄罗斯戈比,表示把手绢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