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解裙不尴尬 |
|
王冰慧 2016-07-02 10:19:35 改编 |
|
案例正文:
汉语教师志愿者小靖在缅甸一所学校任教。在学校的这段期间,她充分地感受到了缅甸人的古道热肠、友好善良。但有一件事却常常让她脸红,感到尴尬——就是缅甸人会经常当着她的面旁若无人地解开并整理他们的笼基。不论男女老少,有时他们还在谈话,缅甸人就开始面不改色地解开笼基整理,甚至一边聊天一边整理。一开始,这个情况让小靖很慌张,不知道要怎么应对。习惯了以后,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小靖只是把脸侧向一边,假装什么也没看见。 

|
延伸阅读:
据说当年诸葛亮为了确保西南边疆的安全,亲自带兵来到西南边陲。在平定战乱之后,诸葛亮也到处走走,一方面号召人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一方面也体察民情,安抚百姓。那日,他来到某地,看到当地许多百姓不但食不果腹,而且衣不遮体,有人还用芭蕉叶围着腰。这时,诸葛亮忽然灵机一动:这里如此炎热,而我身上这长而宽大的袖子也没什么用。于是就把自己衣服上那宽大的左袖撕下来,让一个男人围在腰上;又把右袖也撕下来,让一个女人围在腰上,用以遮羞。那男人和女人穿好诸葛亮赏赐的服装后,诸葛亮看了非常满意,说:“不错!不错!”而那些当地老百姓还以为他们围在腰上的东西就叫“不错”,多少年如此讹传下来,在缅语中把笼基亦称为“伯梭”,发音和汉语中的“不错”似乎同出一辙。而这种容易制作又经济实惠的“伯梭”便这样流传开了。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在缅甸,男女老少皆围一种纱笼式的下装。穿在男的身上叫笼基,穿在女的身上便叫特敏。又因缅甸天气炎热,不少人白天用它来擦汗、扇凉、赶蚊虫,因而就出现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无论是俊男靓女,还是翁叟老妪;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常常旁若无人地将笼基和特敏解开,前后左右抖动几次,然后再如前一样缠好。不但在家如此,在公共场合也是如此。甚至有的人一边和你说话,就一边解开笼基抖了起来,然后还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再把笼基系好。中国人一般会避开公共场合整理衣服,否则会觉得尴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