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无偿的助人

胡梦婷  2016-07-02 00:01:12  网络
案例正文:

小胡是在喀麦隆教汉语的一名中国教师。有一天,他在餐厅吃完饭后,想给服务员一点小费。因为在吃饭过程中,他注意到了该服务员看上去生活水平比较低,年纪很轻就出来打工了,但是可贵的是他的服务态度非常好,一直很热心地帮助小胡解决各种困难。但是当他想塞给服务员小费时,服务员的脸马上拉了下来,很生气地走开了。小胡感到很奇怪。

    



延伸阅读:

   有一次公司放假,在喀麦隆工作的小何受到同事大卫(喀麦隆人)的邀请去他家做客,小何便和他一起乘坐火车从南部去了喀麦隆北部大卫的家。来到大卫家后,小何发现大卫家条件非常不好,家里还有好几个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而父母亲都年纪挺大了。大卫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小何,还特地准备了自家人难得吃上一次的牛肉。小何特别感动,也觉得挺不好意思,于是临走时拿出了身上带着的相当于1000人民币的法郎想给大卫的父母。但是大卫的父母拒绝了。小何以为他们只是客气一下便一直坚持要给,但大卫父母却坚决地拒绝收下,最后还流露出满脸的不高兴,小何也只能悻悻地离开了。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喀麦隆人善好施,帮助朋友是传统的美德。如果外国客人遇到困难或者被邀请到家里做客,喀麦隆人民是慷慨相助,不索取任何酬,即使外国客人主向他付一些小尽管是出于感激心情,他也是决地拒收下,并不是象征性的客气,如果对方坚持给甚至可能引起他的不高,因可能误认为客人在侮辱他们的人格。喀麦隆没有收取小费的风气,如果有人打算在喀麦隆通过行贿的方式办理某一件不符合法律或者不合情理的事情,这种如意算盘肯定是打错了,最后结局必然是碰一鼻子灰。这种坚决拒绝小费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喀麦隆人的淳朴和善良。与中国一部分人斤斤计较的性格相比,他们显得更为大度和热心。所以到了喀麦隆,先看看别人给不给小费,千万不要好心做错事,在去赴任国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