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和女友假期到印尼旅游。当地的榴莲很便宜,两人买了不少,准备在回国前多吃一些。在机场时,两人拿出榴莲准备大快朵颐时,却被告知不...
鉴于瑞士的公共交通价格不菲,同住一间公寓的几个同学给我出主意,购入一辆自行车代步。然而,这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但是在购买自行车的...
有一天,一位前往瑞士参加会议的老师在路过一个学校的地下室时,看到了一道加厚的巨大铁门,于是问身边的同事,这是存放什么物品的仓库。...
马耳他某公司的员工A被公司派驻到上海办事处工作,一下子周围都变成了中国的同事。A一早就听说中国的处事方式跟马耳他有些不太一样...
张晴在马耳他旅游期间,每次乘坐公共汽车都要等好久,司机一个一个地收钱。上车以后才发现车上没有售货员,只有司机一个人又要收钱又要...
德国人在熟人相遇或同事之间每天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除了问候、握手之外,有时太匆忙可省去握手,只问候“你好”、“嗨”等即可。另...
马耳他的公共汽车是我们记忆里那种70年代公共汽车的样子,很老的式样,走起来慢吞吞的,连车门都不需要,一路上吹着小岛的海风,优哉游哉的...
一位研究者调查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情况时,采用了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关于“请列举出您不喜欢中国的方面”的调查结果就像...
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立陶宛人对数字“13”和“星期五”十分忌讳,他们认为“13”和“星期五”是令人丧气的数字和日期,会给人带来厄运...
公共汽车在行驶中让乘客上下,也是一个奇观。身手敏捷者纵上跃下自然不在话下,可怜的是年老体弱者。笔者有一次看到一个约50多岁胖胖...
提到中国人含蓄的交流方式,中国人经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中文里有些信息是不能用口头的形式表达的,而是同具体的情境、环境...
刘佳,中国北京人,因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克罗地亚语专业,所以从北京来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留学交换一年。起先来克罗地亚首都萨...
德国人拓笔无法理解中国司机遵循的规则,那不但与德国的规则不同,也与中国的规则不同。他坚持按照交规开车,反而成了最不守规矩、最...
英国某孔子学院举办文化节,准备放映一系列当代中国电影。孔子学院的资料室里有很多汉办赠送的电影光盘, 所以负责老师就准备放映这...
刚来英国的志愿者都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英国人特别喜欢说“sorry ”。不但真正需要说对不起的场合,甚至有时候被人撞到了,还没等对方...
F先生是某孔院夜间成人班的汉语学习者,他是典型的英国人,保守但为人总是彬彬有礼。在学汉语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F先生发现自己不仅对...
好不容易迎来了假期,志愿者小A约几个中国朋友在某餐馆吃饭。大家一路畅谈,不亦乐乎。酒足饭饱,大家又为谁买单、付不付小费争执了一...
刚到英国的老师,一般都以公共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小李第一次坐公共汽车上班就迟到了,因为她等了20分钟公交车才来,上车以后,没有人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