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没大没小”的澳大利亚学生

“没大没小”的澳大利亚学生

案例正文

汉语教学课堂上,汉语老师L为学生讲解语法知识点,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给出解释后,学生不满意于老师的解释,通过自主搜索相关资料,当堂指出老师的解释有误,并与老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辩。L老师不明白,在中国课堂上一向都由自己做主,准备好什么就讲授什么,就算课上有学生提出疑问,自己给出解答后学生一般都能接受,为什么到了澳大利亚的课堂上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想法上课呢?

分析点评

与中国文化不同,澳大利亚文化主要承袭西方文化,因此,等级观念较为淡薄。他们比较注重个人的权利观念。在他们看来,“人权”是作为每个人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包括人身权和其它民主的权利)。他们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应该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因而人权平等的观念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并且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各个领域,以致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由于澳大利亚人等级观念较为淡薄,在澳大利亚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身份与地位,一律可以平等地称呼你好(Hollow)以示礼貌问好;孙辈对祖父母,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以直呼其名不必过多的礼节。彼此意见不同时,常常可以各抒己见来说服对方,无所谓尊长的“面子”。例如课堂上学生与老师可以争论问题,哪怕是很尖锐都没有关系,而且这被人们认为是正常的。

差异点
澳大利亚中国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中国课堂教学与外国的不同

信息来源

自主原创

标签: 等级人权

浏览: 评论: 收藏:0
“没大没小”的澳大利亚学生
案例编号:9934
洲:大洋洲 国家:澳大利亚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6-06-30 20:36:55
分享者:党瑞霞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