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某三语学校,校方想采用中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材料《三字经》作为学生们的汉语学习教材。开课第一天校方就接到了家长的投诉信息。因为印尼很多家庭信奉基督教,而《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与基督教的“原罪说”相悖。校方最终放弃了教授《三字经》的想法。
正如案例中所述,由于识字教材的内容与当地宗教信仰相悖,而引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以致校方不得不放弃原教学计划。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就要求教学计划制定者对中国和对象国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在风俗习惯和宗教禁忌上。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汉语知识的编排,还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量避免触犯当地禁忌的教学内容。在文化碰撞的问题上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求同”是为了拉近教学双方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理解,使所授内容更易于接受;而“存异”则是要尊重双方的文化习俗,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像案例中那样去触犯当地的禁忌,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语言教学才是主体,文化是辅助于语言教学的。
印度尼西亚 | 中国 |
基督教“原罪论” | 中国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
信息来源
标签: 《三字经》;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