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另类的立陶宛美食

另类的立陶宛美食

案例正文

l甜菜冷汤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亲眼看到这一抹鲜艳的粉红色我还是吓了一大跳:这真的是能吃的吗?

这抹鲜粉来自红甜菜根(beetroot)和立陶宛传统酸奶油。甜菜冷汤在很多东欧国家都有,据说乌克兰持有原始版权,不过粉得这么耀眼的在立陶宛是独一家。

汤并不浓稠,里面飘荡着甜菜根丝、黄瓜丝还有其他各种蔬菜丝,当然少不了欧洲人爱用的莳萝(dill)。跟汤一起上来的还有两片白煮蛋和一个热乎的白煮马铃薯。汤味道不重,前几口感觉很清爽,配着粉粉的热马铃薯吃,还真是挺舒服的。但喝到后来还是会觉得汤有点腻,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对这个颜色耿耿于怀——我好像在喝颜料哦!

lDidžkukuliaisumėsa/Cepelinai(zeppelins)|马铃薯肉馅大丸子

这玩意儿号称立陶宛国菜,一上来我就感到了它由内而外的实在:敦实的两个大丸子犹如恐龙蛋,外表油光光,厚厚的酸奶油垂垂欲滴。

本来我看菜单的时候以为是一个整的马铃薯里面塞肉馅,一刀切下去黏黏的才知道不是。外皮嚼起来很有弹性,应该是打了很久的马铃薯面。里面的肉馅基本就是加了洋葱的饺子馅,味道还不错。这个面皮就比较腻了,从那些闪闪的油就能看出来。吃了半个我就有点饱了。

类似的东西我在波兰和德国东部都见过。不知道是谁传给谁的呢?既然大家说它是立陶宛国菜,那么就当做是立陶宛版权所有吧。不过马铃薯这东西一开始立陶宛是没有的,托德国的福在19世纪才广泛食用。

Cepelinai这个名字从充气飞艇(zeppelins)而来,因为大丸子有着飞艇一般的形状。

lKibinaisumėsa/kiauliena/aviena/vištiena/daržovėmis|东部大饺子

在从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到特拉凯岛(Trakai)之前,我问维尔纽斯的旅馆主人那都有什么好吃的。他两眼放光:Kibinai,一定要配啤酒!那享受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这玩意还真是立陶宛全民钟爱的小吃,从超市里大把大把的半成品Kibinai就能看得出来。

l东部大饺子

这个真的很像新加坡的Currypuff哎!所以我一开始就对它有莫名的好感(因为我喜欢吃currypuff)。里面的馅可以有很多选择,不过大都是肉馅,以羊肉最经典(也是最贵)。

这个饺子的身世可谓扑朔迷离。它的祖先来自欧洲东部,是一群被称为Karaite的人们的传统食物。这些人是犹太教的一支,而种族上他们又是突厥的后裔。14世纪他们从欧亚交界的克里米亚迁到立陶宛,在维尔纽斯和特拉凯一带居住。这个身世追下去就没完没了了,连成吉思汗都来插了一脚。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解释这个大饺子隐约可见的亚洲血统呢。

lBulviniaiblynai|马铃薯煎饼

马铃薯煎饼也是在立陶宛大行其道的食物之一,看来马铃薯的到来确实对立陶宛食物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在不同的餐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通常都少不了大坨的酸奶油。跟别的马铃薯类食物一样,他们又实在又多油。端上来的时候香气四溢,不过吃到第四第五片的时候,不喝点清爽的饮料可能就会有点hold不住咯。

lGira|面包汁

事先我并不知道有这么一种饮料,餐馆老板推荐我才点的。这么一点就成了我这一趟立陶宛之行最亮点的回忆。

可能是因为喝它之前我们已经奔波得口干舌燥,第一口喝下去就让我们睁圆了眼睛:真好喝啊!甜而不腻,清凉爽口,还真就是面包的淡淡的甜香味,一点人工添加的感觉都没有。这种“液体面包”是由立陶宛传统的黑面包(rye)自然发酵而成。虽然不含酒精,但带着一种凉丝丝的微醺感觉,非常舒服。

其实我并不喜欢吃硬硬的黑面包,总觉得它虽然闻着香,但是又粗又难嚼,咽下去的时候还拉嗓子。这个面包汁不仅又甜又香,还可以一下灌下去喝个爽,实在让我流连忘返。

分析点评

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通常跟它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漫长坎坷的路赋予了立陶宛菜集众家之长的独特:东欧、犹太、德国、苏俄风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立陶宛的美食看上去总觉得另类。

立陶宛的食物名气不大,就像这个国家一样,但是每一道都能带出一段历史。立陶宛人很珍惜他们来之不易的独立身份,立陶宛独特的美食们作为立陶宛身份的象征也在1990年后越发欣欣向荣。若有外国游客到访,立陶宛人们都特别乐于推荐好吃的东西和地方。

差异点

信息来源

http://travel.fengniao.com/303/3031539_all.html#p3031539

标签: 饮食当地食物

浏览: 评论: 收藏:0
另类的立陶宛美食
案例编号:8303
洲:欧洲 国家:立陶宛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6-02-20 19:29:53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