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在立陶宛上大学,有几个关系很不错的立陶宛朋友,时常一起打球、吃饭。但有的时候,朋友对他十分客气,让他无所适从。比如,让他递过一个东西,也会对他说“请将……递给我好吗?”;再比如,他只是帮忙搭把手,拎个东西,朋友也会再三对他说“谢谢”。这在最开始总是让他十分郁闷,有时疑惑究竟他们有没有当自己是好朋友。但是后在在立陶宛待得久了,他也就理解了立陶宛人的这种“无差别”的礼貌,渐渐习惯了。
立陶宛人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立陶宛人在平时谈吐中“请”与“谢谢”非常普遍,即使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也不例外。但,中国人往往在彼此十分熟悉之后,就避免过于客气的礼貌用语,免得显得过于生分。这恐怕是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的。西方人始终把自己作为个体,并没有中国人如此强烈的家族意识、团体意识。他们总是会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这被认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中国人如果相互成为熟人之后,就不会在意感谢的表达,更会认为都是理所应当,这种做法虽然让人与人之间更为亲近,但也会由于疏于感激,人们缺乏感恩的心理。
不如入乡随俗,欣然接受朋友的谢意,也在别人帮忙时表达自己的感谢。
信息来源
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