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没什么菜

没什么菜

案例正文

A是一名中国学生,B是A的爸爸,C是A的妈妈,D是来自克罗地亚的一名留学生。

中国学生A和来自克罗地亚的留学生D在中国同一所高校上学,两人是室友,经常一起上课、吃饭、运动、旅游等,感情非常好。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居住地在本市的中国学生每人带一位留学生回自己家住一天,体验中国人的生活。A邀请D到他家做客,两人商议决定周六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回校。于是A跟B、C说了此事,让他们做好准备,这周末要带D回家。D很高兴,很激动,也很期待。

周六晚上A和D到了A的家,D受到了B和C非常热情的招待,D事先买了鲜花作为见面礼,B和C非常高兴。晚饭时间,B和C准备了满满一桌菜,欢迎D的到来,D有些受宠若惊,感叹做了这么多菜,觉得B和C对他太好了,B和C说:“哪里哪里。没什么菜,一顿便饭。”D非常吃惊,心里想:“明明这么多菜,怎么说没什么菜呢?”吃饭过程中,B和C不断给D夹菜,D的碗里仿佛堆了一个小山,不好意思拒绝,D只好拼命的吃完了。第二天D在A一家人的陪同下逛了逛A家附近的公园,晚上便回学校了。

回到学校宿舍,A问一天的体验怎么样,D说中国人非常热情,但是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问我吃多少而一直给我夹菜呢,还有明明准备了那么多菜,为什么说“没什么菜”呢?

分析点评

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形成了中西不同的“面子观”,中国相对封闭而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口众多、民俗各异的状况逐渐造就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迁就集体,已达到和谐交融的状态。无论什么场合都会有意无意地让自己或对方有面子。而西方“海洋型”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西方人自主性和开放性的价值观念、人际交往形式和处世态度。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开放使他们对维护“面子”有不同于中国人的做法。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价值,重视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做事坦率,讲究在表现自我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中西方对是否有面子判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待人非常热情,中国客人可能会感到很有面子,但西方客人却会觉得在勉强自己、妨碍自己的自由。相对中国在西方进餐则冷清一些,主人如邀请客人吃某样菜时,客人表示拒绝,主人则不会再邀请,也不会出现给客人夹菜的情况。

差异点
克罗地亚中国
西方人重隐私中国人热情好客
西方人重自我肯定中国人谦虚自贬
延伸阅读

赵俊.中西“面子”对比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思考题

信息来源

真实事件记录 标题图片来源:http://english.voc.com.cn/article/200907/200907271612548228.html

标签: “面子”

浏览: 评论: 收藏:0
没什么菜
案例编号:6872
洲:欧洲 国家:克罗地亚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1-19 21:55:50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