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中国北京人,因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克罗地亚语专业,所以从北京来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留学交换一年。因为刘佳从小生在长在北京这个大都市,而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是一个中欧普通的小城市,所以刘佳来到这里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其中一点就是,克罗地亚在90年代初经历了南斯拉夫内战后独立,随后加入欧盟但是没有得到很多的资金援助,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现在萨格勒布市中的不少建筑还是二战时期甚至更早时候所留下来的,刘佳的宿舍也不例外,他的宿舍楼是一栋老楼,从1870年就屹立在了那个地方,所以房间内的一些设施不是很好。窗户很难开关,桌椅也很老旧,这让一直生活在北京自己家中的刘佳很不习惯。
克罗地亚是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的欧洲中部小国家,经历过南斯拉夫内战,在刚刚有些气色的经济发展时期又遭遇了全球金融风暴,这使得克罗地亚这样的小国家有些艰难,所以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一些基础设施的重建与翻新中。但另一方面,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城市中也有相对的富人区域,那些区域中的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非常好。而大学生的宿舍应该是政府上心的项目,所以才会老旧。 事实上,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仍有不少历史达千年的古建筑因保存得当而屹立不倒,老城区的古城风貌如今还成了很多旅客观光的必赏之景。相比之下,欧洲人的确不把那些百岁老楼看作“老建筑”。整个欧洲房屋的平均寿命超过80年,法国建筑的平均寿命突破百岁达到102年,英国更是以132年的平均建筑寿命位居世界之首。很多欧洲国家,房龄百年以上的建筑物比比皆是。很多布鲁塞尔的房主购入超过百岁建龄的“老楼”,除前期装修布置,或者期间一些小修补,大多都未出现重大问题需要额外翻新。欧洲建筑界向来有“以老为尊”的保护古建筑风尚。欧洲的建筑保护思潮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风格性修复”理论的提出。早在1844年,法国建筑学教授马利·维奥勒·勒·杜克就提出了修复保养的理念。 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5/0709/845572.shtml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