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低调的富有

低调的富有

案例正文

易小明在2O05年3月的《书屋》中撰文介绍,在德国,收入多,交税多;收入少,交税少;富不傲穷,穷不妒富。大家相互尊重,相安生活,自然而然。由于德国的富有者不显山露水,不招摇过市,所以说,他们像在衣锦夜行。而中国人的追求是衣锦还乡如果有钱了,就非得让别人知道不可。否则,就像是白富了。富人不仅要衣冠楚楚,更要前呼后拥。在街上,一看那大腹便便、高昂着头,招摇过市者,十有八九就是个当官的或者是有钱人。

分析点评

德国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实现领域主要划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注重人与自然的差异,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所以,他们能够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这样,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很快。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强调自由和平等。而传统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实现领域则主要划定在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它注重人与人的差别,强调人对人的征服、改造。每个人都希望能出人头地,做人上之人。所以,中国人崇尚内圣外王,其社会关系的历史更替也较为频繁,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则讲究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内圣外王是以人的差异、矛盾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个体置身于善恶之间,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和斗争,客观上为传统中国人理想人格的实现,为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用武之地。内圣外王追求的不是一种客观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不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 自由和平等.而仍是追求一种差等和谐的社会秩序,是上智下愚的稳定,是君子之德对小人之德的风化。所以,内贤外王的实现也仍是一种安定的差等社会的实现,是有序差异对无序差异的取代。所以,中国社会是一种差等结构。 在差等社会结构中,天生缺少人人平等的社会观念,更没有人人平等的社会实践基础。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只有当他在差等社会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之后,他才算得上一个人物,才算是实现 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见,在传统中国人的眼里,人生价值的实现意味着显耀,意味着特殊,意味着与一般百姓的不同,包括收入、权力、地位、名声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三字经里有“ 少而学, 而行,上至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继于前,裕于后”之论。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社会差等优势的承认、崇拜和追求。追求人与人的差异一旦成为人们人生的价值追求,就必然造成群体内、民族内更多的内耗。

差异点
延伸阅读

《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2期》之《中德文化的差异》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低调的富有
案例编号:6804
洲:欧洲 国家:德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1-19 20:05:03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