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法国同事贝尔纳请客,约好晚上八点在餐馆见。我们两对夫妇四人落座已定。热情的服务员首先问客人要喝点什么开胃洒:“基尔酒”、“茴香洒”还是“马尔提尼”?贝尔纳夫妇略显尴尬,原来他们刚刚从一家小酒馆过来。在那里和另一拨朋友聊天的时候已经喝过开胃洒了。我知道吃法国餐不可以不先开胃,但我们午饭后捱到现在,早已饥肠辘辘,哪里还用得着开胃?大家一致决定直接点菜。接过菜单,大家各自点过汤、冷盘、主菜以后,侍者又递上酒单:“诸位喝点什么?”法国人吃饭什么菜配什么酒大有学问。据贝尔纳介绍,酒并非越贵越好,而要讲究平衡和协调。比如吃海鲜、鱼类、牡蛎可以配白葡萄酒;吃鸡鸭、羔羊肉或肉类冷盘,可以配轻度红葡萄酒或玫瑰红葡萄酒,而吃红肉、野味,则要配红葡萄酒。而各类葡萄酒根据产地不同又有许多品牌。同一品牌根据生产年份在味道和价格上又有明显区别。我们是老外,一切由贝尔纳夫妇作主。只见他们夫妇俩经过一番认真分析,推断波尔多产的“圣埃米林”红酒最能适合根据四个人所点的菜的主要特征。不一会侍者捧着一瓶细长的酒瓶子来了,毕恭毕敬地递过酒瓶请贝尔纳验明正身。这时,吃法国大餐最重要的一环:品酒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品酒分“望”、“闻”、“尝”三个主要步骤。所谓“望”,就是请品酒者查看标签,首先确认酒的牌子、产地、年份就是客人所要求的那一种。经客人点头之后,侍者从腰间拿出开塞钻子,“砰”的一声拔出酒瓶上的木塞。然后侍者侧身左手背后、右手握住酒瓶,对准客人酒杯,手腕缓缓向内拧,小心翼翼地往酒杯里倒少许。只见贝尔纳端起酒杯,轻轻摇动,目不转睛地察“颜”观色。高品质的酒,应该是晶莹匀称,透彻无暇。过了“望”关之后,贝尔纳把酒杯抬起,微微倾斜,凑到鼻尖前轻轻地抽几口气。一般人闻酒只能体会酒的特殊芳香,注意有没有霉变的酒桶瓶塞味道。经过专业训练的品酒专家据说还能嗅出酒的成分、性情。在闻的基础上,就可以尝了,这是品酒仪式最关键的一步。按贝尔纳的说法,品尝酒的时候切不可一饮而尽,而是把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酒的结构体魄,酒精含量以及醇厚口感,然后再缓缓咽下,体会酒的芳香在口中存留的时间。只见贝尔纳不急于下结论,做沉思状若干秒,然后转身抬头对忐忑不安一直候在一旁的侍者说:“C’est très bon”(“很好”)。于是,皆大欢喜。侍者抽身先为女士斟酒,再回过头来为男士斟酒。至此众人举杯互致“Bon Appétit”(“胃口好”),终于开始进餐。
这一趟下来,我只觉得饿的已经前胸贴后背。
在法国,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当然个人的爱好是关键,新的尝试常会使人享受到创新的成就感。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衡搭配,甜点(除非是半干的)若是配香槟则会被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Muscat)与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法国 | 中国 |
法国人有着繁复的品酒仪式。 | 中国没有。 |
信息来源
(法)大恩 翟华.十二亿火星人 六千万火鸡人. 2004.1标签: 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