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和雷朋两人分别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两家公司,最近他们代表着各自的公司针对在墨西哥城开一家大型餐厅进行磋商。雷朋曾经成功地帮助公司在香港和加利福利亚建了不少大型餐厅。
雷朋提议:“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餐厅门口弄一个巨型的鱼缸,作为餐厅的入口?”Martin非常不解:“为什么呢?我们不仅仅提供鱼?如果这样人们会不会误以为一家海鲜主题的餐厅?”
雷朋坚持:“我觉得我们需要鱼缸,我建立的所有餐厅都有这样一个鱼缸,这个鱼缸能带来很高的利润,我们在香港所有的餐厅都建了这个鱼缸。”
“但是利润来自优秀的管理,不是来自那个鱼缸!”Martin无法理解雷朋的逻辑。
雷朋向他解释,在汉语里“有鱼”跟“有余”谐音,是一个好的兆头,可以预示着餐厅盈利。而Martin则非常震惊,作为项目中方负责人的雷朋仅仅因为“鱼”的汉语发音,就要在墨西哥城的餐厅门口建一个大鱼缸。
雷朋认为一个大鱼缸能给餐厅带来盈利的想法也许过于迷信,但是这是他对于“有鱼”和“有余”的理解。有不少中国人相信这种“谐音”带来的好运。 但是对于加拿大人Martin而言,雷朋的解释显得很愚蠢。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有不同的信仰系统。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真理和重要的事务,理解可能不同。不同国家的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小迷信,这种迷信在其他国家的人看来甚至很可笑,但是本国的人即使是无神论者一般也不会故意去违背这种迷信。 因为在生意场上,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个生意的成败,不仅仅与人的能力有关,也与时运息息相关,因此中国的生意人特别是私营业主一般或多或少都信一些迷信。
加拿大 | 中国 |
加拿大人无法理解中国的谐音迷信 |
信息来源
宋莉.跨文化交际导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