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奇怪的朗读声

奇怪的朗读声

案例正文

爱沙尼亚人小T居住的居民楼紧挨着一所小学。每天早上,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早自习齐声朗诵课文,朗读的声音可以直接传进小T的屋子里。在得知中国学生总是被要求“齐读课文”时,小T感到十分惊讶。在爱沙尼亚,即使是在语言课上,也不会让大家齐读生词或者课文。在需要练习语音的环节,老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单独诵读。每天整齐的朗读声都让小T感到十分奇怪,这种“齐读”的方式在爱沙尼亚的课堂上实在少见!

分析点评

中国人更倾向于集体主义的做事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这种齐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大家的集体合作,也有利于协调整个班级的配合和默契,属于中国人传统的集体主义思维。“齐读”使声音的最终效果更加洪亮,这种形式也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艺术审美需要,即以宏达壮阔为美。而且,中国的学生总数较多,如果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读课文,往往会耽误很长的时间。齐读也是一种节省时间的训练方式。但是在爱沙尼亚,人们更倾向于把焦点放在个人身上。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会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指向性的训练。这种“齐读”在集体观念比较单薄的爱沙尼亚文化中,反倒成了一种“浪费时间”的奇怪表现。 中国的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展现个人的机会。如果总是进行“齐声朗读”等集体形式的课堂训练,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容易让学生过于依赖集体。因此,可以实行“齐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在锻炼集体协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这种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也应该被应用于其他教学练习中。

差异点
爱沙尼亚中国
爱沙尼亚个人主义中国集体主义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奇怪的朗读声
案例编号:6508
洲:欧洲 国家:爱沙尼亚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1-18 19:05:34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