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风俗 > 送酒的差异

送酒的差异

案例正文

JY是中国某高校的汉语实习教师,他负责初级口语课,学生分别来自布隆迪和俄罗斯。一次口语课上,JY讲到了去别人家做客时送什么礼物合适这样一个话题。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图片,包括玫瑰花,菊花,水果,钟,烟,酒等物品。经过讨论,学生观点一致的认为水果是可以送的,而玫瑰花,菊花,钟,还有烟这四种物品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当做礼物送人,有的则认为不可以,我随即针对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讲解,例如玫瑰花是专门送给情人的花,菊花是给已经去世了的人的花,送钟和汉语里面的送钟发音相同,所以把钟当做礼物送给别人是非常不吉利的一件事,而香烟有害身体健康,所以不提倡送香烟。但当我问到可不可以把酒当做礼物送人的时候,我们的想法产生了分歧,我认为把酒当做礼物送人虽然表面开起来很体面,但酒喝多了有害健康,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把酒当做礼物送给别人。布隆迪的两个小伙子认为可以,因为他们国家的人都很喜欢喝酒,俄罗斯的女孩子也认为可以,并且她补充说道俄罗斯的人也喜欢喝酒,因此俄国人会把酒当做礼物送给朋友,而且还会买很贵的酒,借此来表达双方关系很好,布隆迪学生也表示了赞同。

分析点评

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文化冲突可能无时不在。可以说,汉语国际班的课堂也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的缩影。国际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教学,也要注意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文化都有自身的价值。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对待不同文化,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防止产生文化偏见与歧视,让学 生在一个各种文化相互包容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此案例体现了中布两国在酒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认为酒喝多了容易伤身体,所以在送礼是不会选择把酒送给对方,因为会给人感觉送礼者想让收礼者天天喝酒,让人产生误会。而布隆迪人喜欢喝酒,他们认为喝酒是休闲娱乐,增进彼此友谊的一种方式,喝完酒之后能带给他们快乐,所以这么让人愉悦的东西当然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这体现了布隆迪人看重快乐享受的一面。

差异点
布隆迪中国
布隆迪喜欢送人酒,因为喝酒是享乐中国人觉得喝酒不利于身体健康
延伸阅读

还有一次上课的时候,JY与学生们讨论中国不同地方牛羊肉的价格,由此延伸出吃牛羊肉健康还是吃猪肉健康的话题。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告诉我为什么这样认为。轮到阿富汗女生发言的时候,她面带微笑着说:“我们国家的羊肉特别好吃,人们都很喜欢,羊皮羊毛质量很好,但是我们不吃猪肉。”听到这里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我马上非常郑重的向她说了声对不起。好在学生是一个大方开朗的女生,并没有不开心,还劝我说别放在心上。但是她说他的父母那一代人非常注重宗教礼仪,如果我在他们面前说关于猪的话题,他们一定会生气。后来当我再回忆当时的场景时仍旧后悔不已,没有造成冲突是因为学生体谅我是一个外国人,如果换成别的学生,说不定就会非常生气。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礼物健康

浏览: 评论: 收藏:0
送酒的差异
案例编号:6347
洲:非洲 国家:布隆迪
分类:风俗
上传时间:2015-11-17 00:03:23
分享者:张蝶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