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中西宴会礼仪差异(1)

中西宴会礼仪差异(1)

案例正文

“准时”似乎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且这一概念也因活动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得华·霍尔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文化模式,即“时间的单一性”(Monochronic2time 或M2time) 和“时间的多样化”( Polychronic2time 或P2time) (毕继万,1999,P. 92)。单一性时间要求做任何事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持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却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该干什么的时候没有按时去干。前者注意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能失约;而后者不注意遵守时间,不重视预约。霍尔还认为单一性时间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时间模式,多样化时间是亚非拉地区的模式。在他看来,时间犹如商品,可以买卖、节省、花费、浪费、丢失、弥补和测算。因此,在参加宴请时,由于身处不同的文化模式,中西方的差异显得较为突出。在中国,一般来说,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人更倾向于“迟到”,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甚至更晚才“姗姗来迟”。对此,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往往会在这段“等待”时间里安排一些其他节目,如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有时主人甚至故意将宴会时间定得“早”一些,以便为客人们的“迟到”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而西方国家中,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将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分析点评

差异点
英国中国
而西方国家中,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一般会姗姗来迟

信息来源

标签: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西宴会礼仪差异(1)
案例编号:6085
洲:欧洲 国家:英国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5-11-15 00:21:14
分享者:王维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