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巴扎”——波斯文化的窗口

“巴扎”——波斯文化的窗口

案例正文

伊朗每个城市几乎都有正宗的老巴扎,且往往建在老城区中心。许多巴扎还与清真寺、餐饮中心、澡堂毗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周五出街,在清真寺作完礼拜,就可以逛巴扎,疲惫了就去餐馆饱餐一顿,再去澡堂泡个澡、抽水烟、聊天。

从建筑学角度来看,正宗的巴扎完全以砖石垒成,消除木料易蛀、金属易蚀的弊端。构架都以拱形穹顶为主,既结实牢固,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大不里士巴扎总长度6公里,伊斯法罕巴扎更长达10公里。从内观察,从每个拱柱上端起始,就以不同的几何图形垒砌,逐渐向上收圆,类似清真寺的圆顶,直至顶端——圆形玻璃天窗。在18世纪卡里姆汗时期建造的设拉子巴扎,应是砖砌艺术的典范,从规模、牢固程度到奇巧的砖结构,都堪称一流。时至今日,伊朗一些城市的砖结构房屋,门脸窗沿仍以这种砖砌艺术装潢。

伊朗人自古重商,节假闲暇逛巴扎是一大嗜好。而伊朗人又特别注重个人形象,无论男女,即便逛巴扎,也个个穿得整洁、举止优雅。可以在巴扎买到波斯各种手工艺品、细密画、油画、各类书籍。当然,巴扎的主功能是销售,所以称为伊朗各类物产的窗口,每个地区的巴扎又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

分析点评

“巴扎”系波斯语的“集市”,但它决非中国传统赶集的集市,也不像我国新疆地区的巴扎。它是集波斯风格的伊斯兰建筑、波斯民俗风情、物产土产、进口日用品、波斯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小社会,简直可以称得上波斯的百科全书。任何外来游客,想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贴近当地百姓,了解更多的风物,那巴扎当是最佳的去处。

差异点
伊朗中国
“巴扎”是波斯文化的窗口很少有集市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窗口

信息来源

案例、案例分析引自:刘振堂,《波斯风情:伊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38-41页。

标签: 日常生活巴扎

浏览: 评论: 收藏:0
“巴扎”——波斯文化的窗口
案例编号:5724
洲:亚洲 国家:伊朗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1-13 21:19:05
分享者:余雯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