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叙述事情或者说明事物时习惯从具体到一般。例如先说上海是最大的城市,再补充说明在中国范围内。然而在汉语中,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因为在汉语中,叙述顺序为一般到具体。先表示在中国范围内,在指出是最大的城市这个具体的特征。这种现象在写日期和信封地址时体现的更加明显。在汉语中,我们写日期通常是写成“****年**月**日”这种格式,而在德语中就变成“**日**月****年”这种格式。中文的信件地址为“某某城市某某街道某某人收”这种格式,德语恰好和这个相反。像这种例子在汉德语中不甚枚举。
德语叙述事情或者说明事物时习惯从具体到一般。例如先说上海是最大的城市,再补充说明在中国范围内。然而在汉语中,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因为在汉语中,叙述顺序为一般到具体。先表示在中国范围内,在指出是最大的城市这个具体的特征。这种现象在写日期和信封地址时体现的更加明显。在汉语中,我们写日期通常是写成“****年**月**日”这种格式,而在德语中就变成“**日**月****年”这种格式。中文的信件地址为“某某城市某某街道某某人收”这种格式,德语恰好和这个相反。像这种例子在汉德语中不甚枚举。
德国 | 中国 |
德语叙述事情或者说明事物时习惯从具体到一般 | 在汉语中,叙述顺序为一般到具体 |
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皆出于以“圆”为大的迂回思维,因此“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人通常的思维习惯。而崇尚"线"的西方人,善用直线型思维,“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便成为西方哲学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种思维差异反映在人际交往方面就是,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稳健,习惯于忍让、依赖和合作;西方人性格外露、直率、喜动、独立性强,崇尚竞争。反映在对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问题进行查询时,西方人一般喜欢寻找“为什么”的答案;而东方人却喜欢寻找“是什么”的答案。
信息来源
标签: 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