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是一位乌克兰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经济。一天他跟他的朋友谈论约会时,他说起了乌克兰人对待约会的看法。他们对于约会是非常守时的,一般都得在一周前将邀请、约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告诉对方,以便对方尽早安排。其次,乌克兰人做事情是善于计划,强调周密的日程安排,制定的计划具有高度约束性,除非实在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会变更的。再次,赴会的人一般都必须准时赴约。迟到是很不礼貌的。而如果早到十分钟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准时并不是提前,对方可能还没准备好。相比之下,中国人则欢迎别人“随时”来访的,以体现出“一家人”似的亲切与随意,对被迫放下手头的事接待来访者也习以为常。谈话时间的长短也全凭当时的气氛与兴致。在约会这一点上,中国人与乌克兰人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对于约会没有那么强的约束性。这让乔刚来中国时感到很不适应。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两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乌克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穿透力。乌克兰人严谨,善于推理演绎。他们办事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有时在别国人看来过于古板教条,不讲人情。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源于儒家思想,具有相对明显的现实性。中国人思维中将人作为社会的中心和主宰者,人情味浓厚。中国人善于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做出直观的洞察、识别和判断。由于这种思维过程不是依据明确的逻辑规则,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猜测性和预见性。
乌克兰 | 中国 |
哲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穿透力 | 中国人思维中将人作为社会的中心和主宰者,人情味浓厚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