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瘾君子”

“瘾君子”

案例正文

一天中午,我在日内瓦火车站广场等公共汽车时遇到一个男青年,他衣衫不整,面容憔悴,与周围的人们形成强烈的反差。他慢慢挨近我,用带有浓重德语口音的法语问道:“先生,有烟吗?”我掏出“红双喜”递给他,他点燃一支,贪婪地吸了两口,然后问我能不能把一包全送给他。我点点头,他顺手将烟装进上衣口袋。这时,我发现他胳膊的外侧刺有两条苍龙图案,内侧有一片红肿的针眼!我借龙的话题跟他聊起来,“龙在中国象征吉祥,在西方却代表邪恶,你为什么要刺龙?”他略带尴尬地笑笑说:“真的吗?我也不知道龙代表什么,我觉得它很好玩就刺了。“这个也是刺上的吗?”我指了下他胳膊上的针眼顺口问道,“不是的,先生,这是我自己扎的,我是个吸毒者。告诉您,我在苏黎世的赖塘混了1年多,为了不让家人失望,我到日内瓦想找份工作,但工作太难找,毒瘾一上来什么也干不了,我现在想回苏黎世呆一段时间,以后的事再说吧。”他又点燃一只“红双喜”,向我道了谢,匆匆地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分析点评

瑞士的官方统计数字表明,瑞士有3万多名吸毒者!毒品已成为瑞士人当前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瑞士联邦政府仅拥有国防、外交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他的权力均属于各州,毒品政策也由各州来制定。法语区各州对毒品历来采取“防”和“压”并举的方针,致使吸毒者“无可作为”,数量逐渐减少;而在德语区,尤其是苏黎世州,则对吸毒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认为吸毒是个人“嗜好”,在不对别人构成危害的情况下,吸毒者应有自己的权利,所以允许吸毒者在“监控”情况下服用、注射少量毒品。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苏黎世放弃宽容政策,将“瘾君子”赶出。但是不久,毒贩子们就在赖塘聚集,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开吸毒场所。赖塘虽然臭名昭著,却也是国外游客到苏黎世一游的“人文风景点”之一。当局睁一只眼闭—只眼,派—定的警力予以监控了事。随着形势急转直下,1995年政府出动警力关闭了赖塘。但人们并未因此而松一口气,那些整日与毒品共存的“赖塘居民”到底被遣送到哪儿去了?他们今后怎么办?原来有赖塘,吸毒者可以堂而皇之地买到毒品,现在他们到哪儿去买?如果买不到,他们会不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将数千名毒品贩子和吸毒者在一夜之间扫除干净谈何容易。“瘾君子”以及伴随其产生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瑞士社会发展的毒瘤。

差异点
瑞士中国
相对于中国,毒品在瑞士所造成的影响与问题越来越大

信息来源

刘军.千面之国 告诉你一个真瑞士.1999.8
浏览: 评论: 收藏:0
“瘾君子”
案例编号:4969
洲:欧洲 国家:瑞士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5-11-03 14:59:50
分享者:郭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