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erine来自加拿大,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英语外教。她刚刚开始上课的一段时间,她发现学生们对她的授课方式不是非常感兴趣,她感到很失落,并对自己的授课越来越没有信心。于是,她决定向系主任王教授寻求帮助。王教授看了一下他的日程表,约她在星期四早上的十点钟见面。星期四早上十点,Katherine准时到了王教授的办公室。这时候,有另外一位老师还在王教授的办公室,王教授见Katherine已经来了微笑着示意她先坐下来。Katherine坐下来以后,王教授道歉说,他还需要几分钟。五分钟以后,王教授处理完事情,开始和Katherine讨论上课的事情。王教授对Katherine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帮助她设计课程。正当他们讨论的时候,一位中国老师拿着一个表格敲门进来了,他需要王教授的签名、王教授笑了笑,再次向Katherine道歉,然后开始与这位老师用汉语交谈。Katherine开始感到不高兴,她不理解既然自己已经提前预约了,为什么她的时间还三番五次被打扰、另外,她因为王教授和另外一个老师当着自己的面用她听不懂的汉语交流而不愉快。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休克”现象,中西方之间对于预约以及预约的呈现方式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西方人而言,预约是对于某个时段,时间属于预约双方的确认,一旦进行了预约,双方应该尊重预约了的时间。如果一个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预约,那么在这个预约的时段内,他们就不应该被其他人打扰。而且,预约双方应该遵守时间。但是,中国人则没有把预约当成多么正式的一件事情。因此,王教授觉得他与Katherine的会面晚5分钟开始,期间有人打扰,并不是多么失礼的行为。
加拿大 | 中国 |
中西方之间对于预约以及预约的呈现方式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 |
信息来源
胡超.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2006.6标签: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