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中国人,B是美国人,他们在路上认识,由陌生人变成了朋友,由于B刚来到中国不久,尤其是在汉语方面几乎一点都不懂,而A是一个大学生,正想着可以通过和外国人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于是两个人商量好定期地约地方见面,互相教对方语言,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对方的口语。在以后的日子里,双方都很认真地去学习,主要是在口语方面,B的进步很大,很快就学会了好多汉语,在最短的时间里,B取得了很大的进步,B很感激A对自己很独特的指导,B激动地就跟A说想拥抱A,感觉A太可爱了,自己好感谢她啊,A觉得很尴尬,这怎么可以呢,我们只是普通的朋友,拥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意义可不一样啊,A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说在中国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拥抱,但是B同样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B说在我们国家,只要你喜欢某事物、某人,你都可以拥抱他们的,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很单纯的喜欢而已,没有别的很复杂的意义。这时A不知道怎么办了。
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外国朋友是美国人,而那位与他交流的语伴是中国人,既然出生在两个不同的国度,那么他们的思维方式肯定不一样,同样的反映在文化差异、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正是由于国度的不同,接受的传统观念不同,才使得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障碍。其次,A并没有正面地直接答应B的要求,首先是因为语言障碍,没有理解或者不了解美国的这种方式,或者美国朋友的这种方式让A产生了误会……以上的原因都只是我们的猜测,很显然,这就是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的问题,由此来看,中国人的友好就表现相对,美国人一向强调开放,总认为拥抱是当时最好的方式,最能表达自己对于语伴的感谢之情,可是美国人的这种方式容易让中国人产生不安的感觉,因为这超出了我们的一贯的方式,而中国人的反应让美国人觉得中国人不够友好,但这都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美国 | 中国 |
在美国,拥抱则是一种最最常见的方式,而且相当的普遍 | 在中国,拥抱是一种比较正式的表达谢意的方式 |
从拥抱看美国人心态(CCTV郭志坚)
在一次国内举行的论坛上,一位50多岁的美国男学者刚刚发表完精彩演讲,满脸洋溢着兴奋,张开双臂意欲拥抱旁边的同声传译——一位娇小漂亮的中国女孩,但这位中国女孩由于害羞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这位热情的美国学者腋下钻过引起了全场的笑声。
本来这完全可以作为论坛的花絮一带而过,但不承想却成为某些所谓礼仪专家的反面典型,说这个女孩连国际通行的礼仪都不懂云云……
乍一听这个故事也觉着没什么,至多算是不同文化间的一次小小的碰撞。但一听到有人搬出了“国际通行”这顶大帽子,我就有些出离愤怒了。
所谓国际通行绝大多数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制定的标准。美国人可以把异性间的拥抱看做极其普通的人际交往的礼节,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性来说一时还难以适应。这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但是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普世价值,西方文化是主流,是正根儿,拥抱当然也不例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不仅不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充满了兴趣,但前提是自己的文化必须被尊重。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只有差异。就像美国人晚上看到黑猫就认为很不吉利,印度人不用左手接触食物,阿拉伯人不喜欢别人摸孩子的头一样,中国的年轻女性也不轻易接受异性的拥抱。
我相信那位美国学者想热情拥抱为自己做翻译的中国女孩完全是出于善意,是为了表达他的感谢之情,但中国女孩的反应提醒他表达善意也请首先尊重我们的文化和习惯。
信息来源
中国期刊网:《谈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网站: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1/129111.html 访问时间:201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