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佛得角志愿者来到佛得角首都普拉亚,在休闲时间大家结伴外出购物。大家很高兴的是在街头可以看到一些中国面孔,目测是来自中国的移民。他们更多活跃在当地特定的几条街区里,从事一些餐饮业或者贸易出口业务。志愿者很想上去和他们打招呼,并进行简单的交流会谈,毕竟在外地看见中国人的机会并不太多。可是同时志愿者也发现这些中国面孔并没有对看到中国志愿者特别高兴,更别提“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同行的佛得角人也对这些中国人印象一般,他们劝志愿者不要去太多的和他们交流,甚至表示说“你们是不同的身份,只有你们才是中国人,他们不是”。志愿者对此现象感到困惑,虽然觉得非常受礼遇,但对当地的中国人被歧视感觉难过。
在佛得角,确实有很多来自中国的移民,但他们从小生活在这里,说着当地的克里奥尔语或者葡萄牙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不是特别强。和在其他国家类似,他们从事的多数是层次较低,收入较低的服务业,待遇差,本地人不愿做,如很低工资的劳动(月薪2700,一周工作56小时)都可以见到中国人的身影。这种行为与天生喜欢轻松的生活,不喜欢上班的佛得角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人生活节奏很慢,经常工作到了下午3点多后就关门休息,开party享受生活,像中国人这么勤劳节俭的行为被当地人视为侵害了本土的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在当地是从事贸易进出口,但所销售产品往往质量较差,没有葡萄牙语标签而只有中文标签,这种行为也是违法当地法律的。而且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并不大,本地人对他们的印象也非常一般,这也是导致文中现象发生的另一原因。
佛得角 | 中国 |
佛得角:喜欢轻松,往往不喜欢太勤奋的工作。 | 中国人:勤劳节俭,能接受低收入做一些低层次的服务业工作 |
信息来源
案例分析来源:张弛原创 案例叙述来源:福特,佛得角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研究--以普拉亚市的中国移民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