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不论白人还是黑人,每天都在逛街买东西。你看商城里面每天那么多人,真正来打货 (拿批发) 的人周五、周六比较多,其他时间都是零售顾客。他们每次来都大包小包的买,买东西很爽快,尤其是女性顾客,看中了衣服就买,连试穿一下都不用。
的确,倡导勤俭节约的中国文化从来都不鼓励过度消费,即使在政府极力想要拉动国内消费的今天,中国民众的储蓄额仍然每年都在升高。
圣诞节前,一家商店里的几个黑人工人各发了 1500 兰特的工资加奖金,他们立刻在商城买了很多衣服、玩具、化妆品,还买了个旅行包,装东西带回去,身上只留 20 兰特作公交车费。黑人就是这样,有多少花多少,完全没有储蓄观念。而中国人再怎么着,也不敢把钱都花光。
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宗族意识以及根植于心的小农经济思想,对华人的生活方式有很深远的影响,例如,勤劳节俭、高额存款、超长工时。南非土著居民没有大量可以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为了刺激消费产生了无抵押贷款市场,从而促生了积极的消费习惯。 南非做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倡导这种积极消费观的目的在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以重商主义为主。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为本、以俭养德”。即使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出现了“月光族”、“超前消费”等现象,但是大部分的中国人在意识层面仍不能完全认同‘’享乐主义“的消费观。
南非 | 中国 |
“及时行乐”的消费观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英)西莉亚·卢瑞(Celia Lury)原著,张萍译.消费文化[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来源:陈凤兰. 文化冲突与跨国迁移群体的适应策略——以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为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1(3): 41-49. 案例分析来源:任少泽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