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和Mike来自英国,俩人毕业后到我们学校来做外教。有一个周末,他俩被一所中学的校长邀请去给中学生们作讲座。这位校长非常热情,晚上为他俩接风洗尘,并请了几个酒量较好的朋友来作陪。在席上,当他问Tom和Mike想喝点什么酒时,他俩非常直爽地回答“啤酒”。校长非常好客,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劝Tom 和Mike喝酒,Tom 和Mike也非常地直爽,每次拿起酒杯干杯后就喝光。校长他们认为Tom 和Mike俩人的酒量很好,便一个劲地跟他俩干杯,Tom和Mike也一个劲地喝,直到俩人喝吐了为止。事后每当Tom和Mike与别人谈到此事,他们俩对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感到可怕。
为什么校长他们的热情好客会被他们误解?这一文化冲突主要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餐饮习俗而造成的。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有敬烟敬酒的习惯。中国人会举杯祝酒,有时会与客人“干杯”,然后一饮而尽,也要求对方喝干,以为这样才“够朋友”。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总习惯讲几旬:“今天没有什么好菜,大家请随便用!菜烧得不好,请多多包涵”等客套话,至于赞美之辞留给客人去说。当客人恰逢吃饭时到中国人家里拜访时,主人一定会热情地请你入座用餐,一次不成功,还会一请再请,直到把客人请上餐桌才罢休。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但是,英美等西方国家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人们甚至立法加以保护。因为尊重个人,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他们也举杯祝酒,主人把饮料放在餐桌上,使之靠近客人就行了,但喝多喝少由客人自己掌握,尤其不能强劝女宾干杯。但在英美国家,宴席上主人一开始便会介绍:“这是本市最好酒家做的最有名的饭菜。”在家里待客时,也总会说:“这是我太太或厨师做的最拿手的菜”,其目的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假如你在英美人家里做客的话,千万不要客气,英美人没有我们中国人这种劝客的习俗,当英美主人听到推辞的话后,就不再请第二次了;即使你很饿或很想吃也只好看着主人自顾自吃起来。由于校长他们不了解西方人的待客习惯,以为让Tom 和Mike多喝酒是热情好客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没有让客人自己来决定喝多少。
英国 | 中国 |
中国的饮酒文化与英国的饮酒文化差异 |
信息来源
标签: 喝酒